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回复: 0

让“大码”人士出行更通畅

发表于 2023-10-26 15:28: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大码”人士出行更通畅

近日,一位身高170cm、体重286斤的“大码”女生乘坐高铁,硬挤坐进二等座的视频引争议。(10月24日中国网微博)

视频引起热议的背后,反映着社会对于超重和肥胖群体的刻板印象。生活中,由于特重、超重型体型较为少见,所以公众很容易将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然而,对于肥胖群体来说,部分路人的打量,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正如视频主人公担忧的那样,为了避免成为他人口中的“奇闻轶事”,很多人将自己游离在公共视野之外,很难跨出迈向公共交通的门槛。可以说,视频引发的争议值得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如何消解公众对“大码”群体的偏见,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一方面,须更新认知。长期以来,肥胖常被关联懒惰、自控力不强等标签。但从医学角度看,肥胖的产生涉及多个层面,不能仅从生活习惯妄下定论。事实上,我国肥胖者占比远高于想象。数据显示,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面对数据的逐渐攀升,科学了解肥胖成因,摒弃刻板认知,才能逐渐打破偏见。

另一方面,还要丰富公众审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社会文化的丰富发展,审美取向也应有更多呈现。然而,近年来,在单一审美的影响下,医美行业的过度营销加剧了不少人的外貌、身材焦虑。多吃两口就唉声叹气,体重稍涨就大惊失色,发张照片总要美颜精修……正常体态都如此患得患失,对于“大码”群体来说,难免平添压力。

与此同时,将“大码”人群纳入服务考量,亦提升是公共服务水平的体现。对于在公共交通内增设较为宽敞的座位的提议,尽管在实现上存在困难,但也确实是“大码”群体出行的现实需要,不妨纳入相关设计考量。(刘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