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回复: 0

湖北荆州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抱团”攻难关

发表于 2023-10-26 21:58: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在湖北省荆州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荆州区总工会坚持以一线单位为载体,科技创新为引擎,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领军人物、技术创新标兵,各级各类劳模、工匠达10余人。
随着荆州区协调落实“两区”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深入推进,如何最大化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释放劳模工匠创造活力和创新能量,成为摆在荆州区总工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细耕创新“责任田” 确保高效运行
“技术工人队伍是荆州壮大发展的重要力量。”荆州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只有把他们拧成一股绳,铸成一根链,才能更好地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新贡献。
怎么“拧绳”?如何“铸链”?荆州区总工会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塑造联盟创新新优势,打造了荆州区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让劳模工匠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筹建过程中,荆州区总工会与各联盟成员一起制定《联盟工作制度》,明确联盟宗旨、架构和组织分工等内容,并由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提供相对固定、满足工作需要的活动场所、用于创新活动的专项经费及日常管理,区总工会负责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创新成果、若干次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及上级工会相关要求完成情况。
同时,细化了联盟工作职责,在技术攻关、交流协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让劳模工匠成为思想上的传播者、技能上的传承者、创新上的引领者、行动上的示范者,带领全区职工建功立业。
扩大发展“朋友圈” 实现“组团发展”
目前,创新工作室联盟汇聚了全区5家与重大成套设备制造的优质创新工作室,吸引200余名行业精英和技术骨干积极加入。其中,有全国劳模1人,湖北省劳模1人、各级工匠6人。
以湖北省劳模、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电焊工技师谭要华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联盟的重要主阵地之一。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带出了一大批年轻有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工作室联盟的成立架起了交流互动的连心桥,为企业生产、研发等各个环节搭建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对于增强职工队伍综合素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着重要作用。” 谭要华表示,成立联盟能够进一步打破企业之间的合作壁垒,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抱团取暖”。
作为联盟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接下来,荆州区总工会将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吸纳更多工作室加入,扩大创新发展“朋友圈”,努力把创新工作室联盟打造成为示范带动作用强、创新效果好、影响广泛的工会工作品牌。
凝聚创新“新优势” 构建“共同缔造”
创新工作室联盟是荆州区总工会跨单位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联动机制的一个最新探索,也是其把共同缔造的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的具体实践。  
当前,荆州区以成功申报国家“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契机,以中石化四机公司、江汉建机和四机赛瓦公司为龙头,集聚各类企业42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6家,拥有各类研发机构42个,并依托长江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等科研平台研发力量,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加快两区融合发展,奋力实现城区领跑,建设三产融合示范区贡献着科技力量。  
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工作室联盟这一创新方式,荆州区总工会全力打造以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基地的交流合作、推广应用、研发实践、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联盟不断建设发展的机遇之下,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将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合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以全国劳模孙野、省劳模谭要华等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土壤和环境,打破制约创新创造的壁垒和瓶颈,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师徒帮带等形式,正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