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回复: 0

非遗传承要靠“高手在民间”

发表于 2023-11-1 15:04: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非遗传承要靠“高手在民间”

近日落幕的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盛会,也是一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盛举。在亚运村的文化小屋里,诸多非遗项目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南宋官窑青瓷、玲珑可爱的西溪小花篮、优雅细腻的杭州油纸伞等等,无不展现着中国非遗的魅力。

非遗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要依靠人。如何让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绝活不失传、焕发生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

要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传道授业作用。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文化传承。打铁先要自身硬,非遗传承人只有不断提升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技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时代需求。非遗传承人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多吸纳有活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要打破“父子相传,师徒相授”传统传承模式的束缚,推进非遗进校园、产学研一体化等新型传承方式,通过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扶持开展传习活动等,更好推动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要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带头增收作用。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非遗产业的经济属性,让广大群众看到发展非遗产业有赚头有奔头,吸引和带领群众共同打造品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非遗与文旅融合,推出独特的非遗文创产品,打造消费新业态和创收新增长点。

要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创新开路作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转变思维、守正创新。这就要求非遗传承人结合时代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善用科技,借助数字化力量更好传播和传承非遗文化,防止技艺流失;要善用跨界思维,将非遗项目与时尚元素混搭融合,在工艺产品制作上推陈出新。

高手在民间,具有浓浓乡土情怀的非遗传承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要积极构建“政府搭台、社会助力、非遗唱戏”的非遗资源挖掘利用新模式,切实激发非遗传承人的活力,充分释放非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徐新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