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回复: 0

持续织密法网,严防“摸金校尉”

发表于 2023-11-2 14:53: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持续织密法网,严防“摸金校尉”

铜镜,既是古代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被称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瑰宝之一。

2014年下半年,林某某等4个“摸金校尉”(盗墓贼别称)在广西一汉代土坑墓中,盗掘出一级文物昭君出塞镜,后经倒手转卖,于2021年9月在展出时被公安机关查获。该案涉案金额近千万元,共21人被判刑。

日前,最高检、国家文物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依法惩治涉文物犯罪典型案例。上述案例,就是其一。发布典型案例旨在引导司法办案和文物执法人员充分认识文物犯罪的新形势新特点,准确把握依法惩治文物犯罪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司法保护。(新华社10月31日报道)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守住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生命线。在一些人眼里,文物犯罪距离自己很遥远,是影视剧、畅销书里才有的桥段。其实呢?恰恰相反。仅以“现实版古董局中局”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案例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据报道,2021年1月至今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妨害文物管理犯罪案件1451件3192人,起诉1785件5020人。去年,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部署开展新一轮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至今年10月已侦破文物犯罪案件800余起,追缴各类文物1.3万余件。文物犯罪之猖獗,从以上数据中可窥见一斑。

近年来,随着打击力度持续加码,文物犯罪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当然也必须承认,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受暴利驱使,文物犯罪越来越呈现组织化、专业化、智能化、链条化特征,“探、掘、盗、销、走私”黑灰产业链日渐成熟,侦查打击难、证据提取难、文物认定难、文物犯罪预防难等问题依然棘手。怎么办?

在“联”上下功夫。上追盗掘、盗窃,下查倒卖、销赃、走私。文物犯罪是一条“链”,打击防范则需一张“网”。从典型案例来看,强化多部门协调联动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经验。《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也要求,到2025年,文物安全联合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所谓“联合”,就是要汇聚各部门力量,形成更大合力。各地文物部门、公安、检察、法院等可进一步创新“联动”的方式方法,切实用好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情报会商、协同办案,共同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

在“群”上挖潜力。文物犯罪都躲在隐秘的角落,发挥群防群治力量至关重要。翻翻新闻报道,群众举报在不少文物犯罪案件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不妨持续强化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引导鼓励群众在发现、举报和制止盗卖文物犯罪、提供破案线索等方面发挥作用。上个月,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在微信小程序开通了全国文物犯罪线索举报平台。这意味着,每一个人动动手指,就有机会为文物保护助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对文物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强化联防联控,动员更多力量,必将筑牢文物保护的“铜墙铁壁”。(夏振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