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医疗科普视频亟待去伪存真

发表于 2023-11-2 14:56: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医疗科普视频亟待去伪存真

身穿白大褂进行医疗科普的,都是真医生吗?媒体日前调查发现,一些未经平台身份认证的博主,明目张胆打着医生的名号科普健康知识、推荐产品、售卖医疗服务,有的传播缺乏科学依据的治疗、养生方法,有的猎奇、庸俗,一味迎合“恶趣味”。

先贩卖焦虑,再兜售产品——对一些博主来说,白大褂是道具,医生是人设,伪科普是真营销。若观众看到穿白大褂、自称某医院医生的人,就把他们说的话当成“医嘱”遵守,轻则在各种互相矛盾的说法中找不着北,重则陷入医疗误区、危害身体健康。之前,江苏李阿姨拿敌敌畏洗头发,结果把自己“洗”进重症监护室,就是轻信了短视频中“敌敌畏洗头能去虱子”的“科普”。医疗科普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科普内容务必讲求专业、严谨、精确,因而非专业人士应尤其注意避免误导公众。

医生真假难辨,除了没有医学背景的观众很难去甄别科普视频的真伪,还因有些人的戏做得实在很足。经平台资质认证的博主,医院名称、医师职称会出现在用户昵称下方。而一些“浑水摸鱼”的博主将自己的医学经历、医学资质写在“个人简介”一栏,这部分内容可以自由编辑,无需平台审核,再在昵称、穿着、说话口吻上下些功夫,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客观地说,平台现在的资质认定不可谓不严,但只要有允许博主自己编辑设置的内容,虚假信息就无法避免。一个突破口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被明令禁止“利用职务、身份之便进行带货”后,医生科普视频都在极力避免营销元素,而将“科普”作为营销手段和引流渠道的假医生们则不然。加强对药品、保健品、医疗服务等链接和字眼的审核,可能有助于揪出部分动机不纯者,提高科普视频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去伪的同时,也要存真。从需求端看,经历了疫情的人们,愈加关注健康话题,短视频是重要渠道。《抖音健康科普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平台每天新增2.1万个健康科普内容,有2亿用户从平台上获得相关内容。从供给端看,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博主,尤其是三甲医院的高水平医生,更愿意在自己的主业不断精进,而非“上班看诊,下班拍视频”,分散和耗费有限的时间精力。部分秉持“上医治未病”理念、将医疗科普视为治疗“未病”重要方式的认证医生,发布内容也会受到诸多限制。反而未经认证的群体没有“紧箍咒”,可以大肆发布伪科学内容。人们科普需求扩大,优质供给反而在萎缩,显然不利于发挥医疗科普视频提升患者教育效率的巨大作用。

所以说,医疗科普视频去伪存真,一方面需要对假医生“严管”,另一方面也要对专业医生“厚爱”,为优质医疗科普内容厚植创作传播土壤,也为“未病早防,有病早治”贡献一份力量。(维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