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回复: 0

遵循“弱传播”下的强规则

发表于 2023-11-3 14:58: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遵循“弱传播”下的强规则

为什么现实中强势的部门,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反而默默无闻?为什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做的纪录片,发到网上无人点赞……如今,移动互联网渗透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真正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很多人却难以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对于很多地方的干部来说,不懂舆论传播规律特点,是突出短板。今年6月,江西南昌一学校食堂学生打饭菜时出现了老鼠头,学生将相关视频传到网络。当全国网友都看得真切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却匆匆鉴定是鸭脖。舆论不断发酵,网友甚至造出“鼠头鸭脖”一词。在上级联合调查组的介入下,最终真相大白。

生活中强势的群体,在舆论上反而可能是弱势群体。相反,在现实中弱势的群体,在舆论场上也可能很强势。这就是“弱传播”现象。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且这种强势容易使相关负责人产生错觉,认为把本单位本区域的不同声音压下去,就算解决了事件。这完全是对互联网的误解。

近日,山东一小学女教师反映教室没有遮光窗帘,半年多时间没有得到处理,学校负责人第一反应不是为孩子们装上窗帘,而是责怪这位老师事多,要求下架视频。在各方的关注下,当地教育部门介入,为教室装上窗帘,并将涉事校长暂停职务。

复盘这两件事,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有关方面在处理事件时,确实认识到舆论的强大力量,但处理的方式方法恰恰没有遵循规律,没有遵循“弱传播”下的强规则,而是企图通过“捂盖子”,追求息事宁人。

当真相成为追问的对象时,调查就应快马加鞭;当互联网情绪高涨时,也要及时关注适时安抚,不能视而不见,答非所问,冷热不在一条线上。否则就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今年6月,四川大学2022级研究生张某在广州乘坐地铁时,因怀疑蹲在车厢里的男子偷拍自己,就要求查看对方手机,在发现没有偷拍后,张某仍将相关视频传至网上。张某作为一名有着数万粉丝的博主,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掌握了舆论话语权,而对方只是一位农民工。但她恰恰忘记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谁粉丝多谁就可以信口雌黄。

事件的发生超出了张某的预期,网友甚至向有关部门举报张某,四川大学随后对张某作出“留校察看、留党察看”处分。很多时候,是网友推着事件在走,部门被动应付,这在移动互联时代显然是不正常的。靠“删”“避”“推”终究难以长久,正视问题、积极处置才是正解。

科学把握传播规律,并不仅仅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各级各部门都应加强学习,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懂网、用网、管网、治网的能力和水平,既虚心接受批评,也要大胆同错误言论作斗争,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画好网上同心圆。(丁新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