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叫朱宝库,是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村人,5年前,我还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全家6口人,靠十来亩地生活,一年的收入不足3000元,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全家人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为了增加家庭收入,2006年我将自家的地承包了出去,来到瑞丰铁合金有限公司工作。
最初,我从事炉前装卸,长年与高温和粉尘相伴,出大力、流大汗,没日没夜的工作,有时让我感到困极了、累极了,但看到一车车原料经过我们的双手被运送到生产一线,看到一炉炉铁水瞬间凝固成材时,我的心里热乎乎的,企业的发展也有我们的贡献。后来我几次更换岗位,做过装卸、砸铁、变压器操作、电力开关维护维修、炉前操作等各种工作。每从事一个工种,我都认真学,我知道从一个农民到一名合格的工人,我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那时企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员工也不过百十号人,经营中时常遇到资金周转不足的困难。这时,党和政府向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过几年,企业摆脱了亏损,生产工艺也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现代化机器运转,目前公司拥有8000KVA矿热精炼炉3台,9000KVA矿热精炼炉1台,12500KVA矿热炉1台,年产高碳铬铁110000余吨,随着公司的发展管理也日渐规范,员工的收入逐年增加,我的工资也由原来的每月800元提升到2600元,承包土地以后每年也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公司还为所有的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
作为进企业较早的员工,我也从一名临时工成为一名真正的产业工人。2008年我还当上了车间主任,负责炉前生产。几年来,我不但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从事了管理工作。我深深体会到:正是有了党的关怀和好政策,才有了企业的发展,我才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今年3月,公司注册更名为“青海天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职工也发展到850多人,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我对自己的明天充满信心,我要以更加勤奋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来源:青海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