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回复: 0

新疆英吉沙县荒地村:民族风情 款款而来

发表于 2023-11-4 14:43: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走进美丽乡村】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赵明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潇
  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英也尔乡荒地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随着达甫手鼓欢快的节奏,人们载歌载舞。女孩们身上色泽艳丽的艾德莱斯(扎染绸)衣裙,在阳光下闪着斑斓的色彩。
  放眼望去,这座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小村庄,沙海蓝天格外分明,乡村柏油路蜿蜒平整,一排排橙黄色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院内栽种的鲜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
  荒地村村民畅聊幸福生活。资料图片
  英吉沙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中原文化与民族文化在此交融荟萃,名扬四海的达瓦孜艺术、驰名中外的英吉沙小刀、独具匠心的英吉沙土陶、绚丽夺目的模戳印花布……一项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浸润着美丽乡村建设,凝聚着无数匠人的智慧。
  走在荒地村,记者被眼前一个个开放式花园型院落吸引,民居上的廊檐彩画、砖雕木刻和窗棂花饰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浓荫匝地的葡萄架下,铺着织毯的宽大凉床上摆满馓子、辣皮子馕、奶疙瘩和奶茶,孩子们在院子里尽情地追逐嬉戏。推开窗,挺拔雄奇的昆仑雪山映入眼帘,雪山与小村静静相望,天地间一片洁净淡然之景。
  难以想象,这个鲜亮的小村曾经贫困落后、黯淡无光。近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和中建新疆建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小村“摇身一变”,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
  祖祖辈辈都在村里生活的阿不都热合曼老人,之前住的是土墙和木头搭起来的“干打垒”土房子。2017年,村里开展富民安居房改造工程,阿不都热合曼搬到了新房里。新房四室两厅,书房、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阿不都热合曼老人还用上了自来水、长明电、浴器和节能灶。
  和阿不都热合曼家一样,全村300多套危旧老房全部改建成了配套齐全的富民安居房。夏天傍晚,晚饭过后,劳作了一天的村民坐在绿油油的葡萄树下,闻着淡淡的花香,吃着随手可得的果子,一派安宁祥和。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两年,不少致富带头人看中了荒地村美丽村庄的优势,建起了一批合作社,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活儿干。
  在村里的舒特润奶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原料乳预验收、净乳、冷藏、杀菌、发酵等标准化制作流程正有序进行。“每天早上农民把牛奶送过来,我们一天能收400公斤牛奶,收完再进行过滤杀菌发酵等程序。”合作社负责人喀斯木·阿皮孜告诉记者。
  “酸奶加工厂不仅为农民解决了牛奶出售问题,还提高了村集体收入,我自己也尝到了甜头。”喀斯木·阿皮孜向记者竖起大拇指,有了加工厂,真是“一举三得”。
  村庄环境变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人气也就更旺了。
  “驻村工作队和我们干在一起,想在一起。他们帮群众改造厨房、户厕,硬化院子、道路。村庄靓起来了,群众的心也聚起来了。”大学毕业后回村工作的村委会副主任达吾提·萨迪尔说,美丽乡村燃起了自己返乡工作的愿望。这两年,村里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立志学成后回来建设家乡。
  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宽敞的村道上车来车往,农家院落里欢声笑语……如今的荒地村,处处是新颜新貌新风。绿林、蓝天、花海,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村民们神采奕奕的眼神、幸福快乐的笑脸,把这个南疆小村装扮成了艾德莱斯般美丽的模样。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4日 09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