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回复: 0

“拾秋”虽是习俗亦有边界

发表于 2023-11-4 18:23: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拾秋”虽是习俗亦有边界

近日,有河南网友发视频称自家亲戚承包土地种植的药材遭村民哄抢,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据官方发布的情况通报,事发缘由系“附近村民误认为种植户第二遍已收割完毕,遂进地捡拾药材”,并解释“药材二次收割完成后,种植户允许村民到田地内捡拾遗留药材已是多年来的习惯”。目前当地已追回大部分被抢药材,民警也已对涉事村民进行了批评教育。

有村民涌入某公司已收割过的数百亩地块捡拾玉米、有老人在捡拾花生时不幸卷入旋耕机身亡……近来关于拾秋的诸多事件走进人们视野、激起不小的争议。单论此次事件,很多网友就不认同“捡拾不算偷”,并要求有关部门严肃惩处涉事村民。必须指出的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破坏。问题是,作为一种乡风民俗的拾秋当划入哄抢之列吗?

儿时记忆中,拾秋是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线”,亦是一幅邻里友好相伴的“温情图”——拾秋的人对脚下的田地怀着敬畏,对田地的农户有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尽管其本质是一种“捡漏”,但农户不会感到无奈与愤怒,更不会选择报警处理。曾几何时,拾秋失去了我们熟悉的模样,变得让农户惶惶不安、让拾秋的人有恃无恐。此次事件中,药材种植户呼天抢地的画面令人心疼,亦让人同情。拾秋的习俗不能走向反面,有必要重拾乡土中国蕴含的淳朴与善良,找回邻里之间最基本的礼貌与尊重。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既反对未经同意就侵入他人地块的哄抢行为,同时也抵制心怀鬼胎的“地域黑”。有部分网友仅凭最近的几个热点事件,就带着极大的恶意去攻击一方的经济发展、去诋毁一隅的群众素养,这种不合时宜的言行显然应当及时摒弃。此外,有不少拾秋者抱持“法不责众”甚至“法不责老”的心态,认为只要人多、年长就可以“以恶小而为之”,从而做出肆意捡拾别人庄稼、哄抢他人财产等行为。要看到,此番想法不仅有悖公序良俗,更可能助长一系列歪风邪气,值得高度警惕。

有报道称药材种植户近3年都出现因灾情而歉收的情况,唯今年药田有不错的产量。丰收在即,要保障农户从容收获累累硕果,亦请拾秋者心存敬畏与尊重。同样,有关部门也应切实担负起管理之责,避免类似的哄抢事件再次发生。(静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