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降低个人辟谣维权成本
“彩礼都是10万,你会选哪一个做女朋友?”今年9月,广州的小婷晒出了一张宿舍6人的毕业旅行合影,不料却遭某博主盗图,还被恶意配上上述文字进行传播,导致“评论区不堪入目”。
网络截图显示,面对受害者的质疑,该博主不仅毫无悔意,竟然还大言不惭地表示“作品已删除,请不要打扰我”,压根谈不上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受害者的尊重。
这也是近年来不断攀升的网络侮辱、诽谤案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随着网络时代到来,侮辱、诽谤的行为对象,有许多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此,导致受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而回顾类似案例,无论是“飞哥在东莞案”,还是“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都呈现造谣成本极低、社会影响恶劣的特点。两相对比,普通人的维权路艰难,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感。
不管是颟顸无知,还是顶风作案,“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套路不容放任!近年来,我国坚持重拳出击治理网络谣言,网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今年9月,“两部一高”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就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尤其是,在降低个人辟谣维权成本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一方面要求落实协助侮辱、诽谤刑事案件自诉人取证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又对相关案件的公诉标准作了进一步明确,列举了“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等五种具体情形,有利于为网暴被害人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
徒法不足以自行。反观本案例,重点在于如何判定是否符合公诉标准,怎样更好为受害者“撑腰”。据报道,目前受害人已起诉平台,待获取造谣博主的实名信息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诉讼。不过,她也从律师处得知,“维权之路会比较漫长,不仅要负担一笔律师费,还会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实生活中,除了这样“较真”果断选择反击的,也可能部分受害者因此放弃维权。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如何细化公诉标准指引,有效降低维权门槛,还需要在执行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高司法效率。
当前,类似的网络侮辱、诽谤恐怕依然处于高位状态,拿诽谤刑事案件来说,仅2022年人民法院一审收案就达618件,比2013年增长了近四倍。在从快从简办理,努力降低个人辟谣维权成本的同时,还要通过促进多元共治、健全长效机制等,从源头上遏制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空间。(陆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