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3|回复: 0

莫搭培训“便车”搞“私人旅游”

发表于 2023-11-8 14:42: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莫搭培训“便车”搞“私人旅游”

“我没有带头做好表率,对纪律缺乏敬畏之心。”近日,因违规借培训名义公款旅游,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某局副局长周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在处分决定书上签字时,周某悔不当初。(11月7日 光明网)

在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下,明目张胆的公款旅游少了,但穿上各种“隐身衣”的违规旅游却又有所增多。而这当中,搭培训“便车”,以学习培训之名进行变相公款旅游的又最为普遍。今年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称,借培训之名公款旅游,有多达1000余名党员干部被处理。

为何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要搭培训“便车”搞“私人旅游”?估计和培训的种类繁多和监督的不到位有着莫大的关系。专业技能培训、政治理论培训、管理业务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繁多,这给监管带来不小的挑战。加之不少培训都是跨区域举行,时间、经费都有一定的弹性,这给极个别心存侥幸干部以机会,让他们可以胆大妄为、假公济私,违规进行公款旅游。

隐形变异,变的是手段手法,却变不了违纪违法的事实。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从近几年查处和通报的案例看,一顿饭、一杯酒、一次公款旅游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却往往是通向腐败深渊的开端。违法大多始于违纪,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变质常常起始于公款旅游、公款吃喝、人情往来,进而催生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标本兼治,从严治理各种各样的违规公款旅游。

要让党员干部不敢搭培训“便车”搞“私人旅游”,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巡视巡察,通过对外出培训干部的工作职责、培训活动组织情况、费用报销的研判,精准识别出干部的公款旅游;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治理,对假借培训之名搞公款旅游的党员干部,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以此教育震慑党员干部,让他们不敢、不想搞公款旅游。此外,还要扎紧制度笼子,加强与组织、财政、税务等部门协作,围绕培训管理、发票开具、财务报销等关键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推动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江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