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筑牢“压舱石” 稳固“大后方”

发表于 2023-11-12 21:33: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壮美长江,诗画三峡,绿水青山之间,屹立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重庆市云阳县复兴长江大桥正向云雾中不断延伸。

复兴长江大桥是江龙高速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从复兴场张家嘴和凤鸣镇的马岭村之间横跨长江。大桥为主跨1208m的单跨双绞简支钢箱梁悬索桥结构,桥面宽度41.1米,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巨大的跨径,也使得它有另外一个响亮的称号:长江上游最大跨径悬索桥。

目前,复兴长江大桥进入主桥面钢箱梁吊装阶段,整座大桥已经初具雏形。这样一座横跨长江一千多米的大桥,江面却没有设置一根墩柱,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十九冶有这样一群建设者,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写出了答案。

众所周知,重量和支撑力的平衡,是建筑物保持稳定的基础。由于复兴长江大桥中间没有任何支撑,因此桥面巨大的重量会通过吊索传递给主缆,并产生巨大的拉力,从而导致两座桥塔向内弯曲,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反方向施加同样的力来抵消掉桥面的重量。为此,将主缆延长并固定在一个重物上成为了“不二法门”,而这一重物的名字,就叫做锚碇,也是保持大桥平衡的“压舱石”。

“把图纸吃透,把现场摸透。”项目部施工员黄易妹回忆到。彼时刚从大学毕业的她,每天背着厚厚的图纸,和测量员们一起穿梭在锚碇上方,在荒山旷野精细测量,通过对初步设计的精细研读和现场实地勘察,将锚碇的外部环境了然于胸。

对于奋战在这里的十九冶人来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激情,他们始终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在奋斗的旋律中,基坑开挖很快达到基底50厘米左右,项目部立即组织实验室对地基进行原位承载力试验、沉降试验及摩阻力试验。实验结果不负众望,均符合设计要求。这标志着锚碇基础开挖及防护工作取的圆满成功,这一节点的完成,为锚碇的建设迈过了艰难的第一道坎。

每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也容不得半点疏忽。施工员陈浩然每天和作业人员一起,为混凝土的养护保驾护航。他拿着混凝土测温枪,一边对浇筑层温度进行逐点排查,一边检查冷却水、循环水的运行情况。即使在40℃的高温下,阳光将热量奉献给它滋养的这片土地,陈浩然将他的青春与汗水奉献给他热爱的这份事业。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了尽量减少锚固体统施工过程中的失误,该项目一分部项目经理邓胜朋对定位支架的加工、组拼、吊装全过程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定位钢架的现场组拼、吊装阶段,他始终如履薄冰,组建攻关小组,亲自指挥。

回首望去,从锚碇的开挖的第一铲土石方,到锚块浇筑的最后一车混凝土,轻舟已过万重山;展望未来,大桥两岸携手并进,江龙高速建成通车,指日可待。亦如锚碇是大桥的压舱石,项目部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十九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全力以赴助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