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回复: 0

小小柳条 编织幸福

发表于 2023-11-13 09:38: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撰文:王莎莎 摄影:蒋帅
  山东临沭位于鲁苏交界的沭水之滨,是著名的“杞柳之乡”“柳编之都”。临沭柳编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史书记载,清朝时期临沭就已经有数量颇为可观的柳编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临沭柳编,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一根小小的柳条,在心灵手巧的柳编人手里变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走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关于柳编的众多民谣广为流传,成为临沭柳编产业兴旺发展的真实写照。一件柳编制品的成型一般要经过备料、编织、晾晒、染色、喷漆等工序,有些产品还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装饰和熏蒸。临沭柳编技艺精湛,有各式各样的编法,常用的有平、系、穿、缠、拧、砌等,而每种编法还分为打底、上模、编帮、握沿、缠把等步骤。拿系编来说,这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编法之一,常见的产品有簸箕、鱼篓、柳箱等,技艺高超、结实耐用,上百年都不会毁坏。除了农用家什,临沭柳编还能制作装饰画、摆件、家居用品等,广受大众欢迎。
网络主播徐娣正在为临沭柳编制品直播带货,这类产品在电商直播平台上销量可观。
  近年来,临沭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非遗传承人杨进邦从事柳编工作已50余年,他说:“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沭柳编每年的出口量巨大,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非常好的项目。”45岁的许子芳全家人都从事柳编行业,也因为柳编过上了小康生活。目前,临沭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艺术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如今,柳编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许子芳(右)全家都从事柳编行业。柳编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小小的一根柳条,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与创新,成为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于一体的手工技艺形式。相信临沭柳编会随岁月流淌而生生不息,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2日 1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