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回复: 1

立冬,进补

发表于 2023-11-14 08:59: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3年11月13日 第A4版)

  立冬,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刘安等著《淮南子·天文训》曰:“霜降加十五日,斗指号通之维,则秋分尽……音比南吕。”南吕为古代十二律制之一,古人推测立冬节气的方式。“立”,建、始也。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左传》记载:“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立春为启,立冬为闭。”闭,即藏也。
  《礼记》曰:“北方为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隋书·礼仪志》又曰:“言冬时,收拾光华之色,伏而藏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季节转换,已是初冬,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候。
  立冬也有三候。
  《汲冢周书》中《周月解》篇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按古人的说法:此时天气变寒,水已经开始结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等大鸟,在野外已少见了,但还能在海边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
  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中,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在《事物原始》中也有初冬“小春”记载。南方的初冬,一般还不会很冷,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民间便有“小阳春”之说。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地理区域的季节,经逐渐转换方能形成。随着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下降,南方冬季才变得寒冷起来。
  立冬,为古代的“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立冬节”之说,有祭祖、田猎、添衣絮、饮宴、进补、挂入冬粟等习俗。
  按《纬书集成·河图编·河图稽耀钩》记载:“十月立冬为节者……立冬之时,万物终成,因为节名。”大约为立冬节的来源吧。
  按《尔雅》说法,“冬为安宁”,万物藏,农事少,也为安逸、悠然时候了。“立冬以后,行嫁娶礼,冰泮乃止”,民间的秋、冬时节,嫁娶多,饮宴也多,也难怪韩愈有“喜气排寒冬”之说了。
  班固所著《汉书·食货志》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天气变寒,古代有“夜绩女工”,忙碌着给人们添衣御寒衣物了。
  《尔雅》记载:“冬猎为狩。〈注〉得兽,取之无所择。”按古代《山东志书》记载:“立冬十月节,衣始絮,田猎。”民间也有田猎之说。
  冬藏,“伏而藏之,皆有法”,如是。
  中医典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言之,“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也应冬气,而养藏之。
  《素问》又曰:“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其意思是,“秋冬之气,从肺而心,心而肾也”,古人言之“冬多咸,调以滑甘”,如孙思邈所说的“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他还说“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有冬之养心、养肾之说。
  按《周礼·天官》记载:“用禽献,冬行鲜羽,膳膏膻。”即是“鱼潜雁定而肥也。饮食之滋,冬膳羊脂,曰膏膻。以其物之所便,而调和之也”,鱼潜雁定,冬膳羊脂,民间也有进补之说。
  儒家经典《公羊传》曰:“冬曰烝。〈注〉荐尚稻雁。烝,众也,气盛貌。冬,万物毕成,所荐众多,芬芳备具。故曰烝。”冬,美食众多。《埤雅》言之“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本草纲目》言之“韭黄,北人至冬移根于土窖中,培以马屎,暖则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豪贵皆珍之”,《千金方》言之“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等,也是时令所言的“进补”的方式吧。
  “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方冬无事,慎观终始,审察事理”,立冬进补,也应之冬气之法,以应冬行,如是吧。 周建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09:14:00 | 查看全部
“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方冬无事,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