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14 09:04:26
|
查看全部
九、小说和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搞写作的人没有不知道的,那就是创作既要来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然而如果仅仅只是这么一说,那又是非常空洞和抽象的。对此,我有一段论述:“生活是木柴,创作是将这堆木柴点燃,作品就是燃烧的火焰。”也就是说,作品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非常漂亮的,是非常活跃的,是非常光明的,是非常温暖的,是可以照亮生活并给人温暖的东西。后来,我又对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总结出另一种表述:“生活是种子,创作是种下这颗种子并对它进行培育,作品则是累累果实或参天大树。”
我的微篇小说《游鱼》原材料很简单,我听说一位农民工因为看不起病跳河自杀了,如此而已。素材虽然简单,反映的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但写小说和写新闻报道是不同的,如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发表可能性呢?我对这个素材进行了全面的加工:“他从小就喜欢鱼。”童年时代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条鱼,“到了少年时代,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游泳能手……觉得自己就是一条鱼”。这儿写他快乐的童年和少年,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穷,没钱供他上大学,他只好出去打工。”不久他和一个打工妹结婚了并有了一个男孩,“日子就这样过着,简单、劳累、清苦、快乐。”这儿写他的青年时代,平静祥和。但不幸不久降临到这一家人身上,他病了,如果想治疗一年得十来万,于是他决定把打工挣的钱全留给她娘俩,而自己放弃治疗选择自杀。“那天,他辞去了工作,决定再领着老婆孩子散最后一次步,吃最后一顿饭。”正在这时,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掉入了江中,“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江去,把男孩女孩都推给了岸上的人们。”以他的游泳本领,上岸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却“深情地朝岸上望了最后一眼:‘永别了,老婆,永别了,儿子。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条真正的鱼了!’”“‘我已经成了一条真正的鱼了!’想着想着,他就朝江心游去,不久,就和滚滚的江水融为了一体。”我选择让他用这种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当然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篇小说第一句话就是伏笔,他从小爱鱼,渴望成为一条鱼,这条线贯穿全文始终,这是精神上的伏笔;生了无法治愈却每年要花十几、二十万才能活着的病,他根本无条件看病,他不想将钱花在看病上,他要将钱留给老婆孩子,让他们好好地活着,这是物质上的伏笔;有一段时间,他常常望着江水发愣,这是情节上的伏笔;两青年投水自杀,他去救人却选择了在这个时机自杀,这是技巧上的伏笔,既在文章上产生了震撼,又完成了在主题上的升华。《游鱼》以意见长,文章里那淡淡的哀怨,神秘的色彩,给人以无限的感慨!全文围绕做一条鱼,前后呼应,结尾点题,结构严谨,诱人阅读,感人至深。
我2016年底写的小说《你的麦子不能割》原发同年《金山》第一期,后发表在2017年第4期《小说选刊》,且发的还是微小说栏目头题。再后来,正是凭借这篇700字的小说,我一举夺得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举办的“2017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而我写《你的麦子不能割》的灵感来自我亲自处理的一起群众上访事件。
2016年6月20日中午12点35分,这个时间点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民推门进来,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他是某镇农民,姓张,叫张广轩,是来反映问题的。我问他要反映什么问题,他说,他租赁某镇某村27亩土地种植小麦,其中十亩小麦因打了在镇上某专卖店购买的两瓶子2.5%联苯菊酯水乳剂用于防治麦蚜,导致全部绝产。他反映了这一问题后,区农业局派了三位专家去鉴定,但结论一直没有出来,也没给协调处理好,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先后三十多次到镇、区、市信访、农业、政府等部门反映问题,还打了市长热线,找了报社和电视台,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想到了找纪委,纪委信访室的人说我目前正在农业局巡查工作,所以,就安排他来找了。老张还说,因为要保全证据,所以,他的麦子到现在过了收割季节一个多月了,也没敢收割。听了老张的陈述,我笑了笑说,你有什么要求,不妨说说看,我先告诉你,如果你的要求太高,我就没办法帮助你,但如果要求合理,我肯定会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老张说,我也没过分的要求,这十亩麦子,租地、施肥、播种、浇水、打药、雇人干活,都要花钱,我只要求赔偿做这些工作的成本6000元,这个要求不算太高吧?我说,不高,要求完全合情合理。你先回去吧,两天左右我应该能帮助你解决问题!老张不信,真的吗?我又笑了笑说,差不多吧。
看到这儿,大家一定认为我在吹牛吧?这个倒不是,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胸有成竹,我相信运用我写微篇小说的点子和技巧,完全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我写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不按常规套路出牌,我在纪委工作时间达27年间,为百姓办事,处理信访案件等,同样是这个特点。
于是等老张走后,我立即拨通了区农业局有关领导的手机……
当天下午4点45分,老张就打来了电话:“真是太感谢您了,领导!我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由专卖店一次性补偿给我现金5000元,有关人员也退回了另外收我的900块钱,我非常非常的满意!真是太谢谢您了!你们纪委的领导真是为民做主的包青天啊!”我对老张说:“经过了这个事,我们就成了朋友,成了亲戚了,纪委本来就是咱老百姓的娘家人嘛。你什么时候再来菏泽办事,一定要拐过来到我的办公室里坐坐!”过了半个多月,老张还给我们区纪委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后来通过调查我弄明白了,药品本身虽然经省里的专门鉴定机构鉴定毫无质量问题,但老张要买的是打小麦蚜虫的药,而专卖店给的是打果树虫害的药,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而老张又不识字,看不懂使用说明书,自然,小麦一打上这种药就必死无疑。
大家若问我给区农业局的领导打手机说了什么?这个信访件本身也不算什么大事件,也算不上保密范筹的事,且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并得到了圆满解决,所以,也不妨告诉大家。打通了区农业局领导的手机后,我说,我现在得给你们说个事,我们牡丹区要出大事了,说不定还会影响到我们全市整体工作的大局!一个农民,因为他的一点小小的问题上上下下找了十几个单位三十多次而解决不了,导致他的十亩麦子在过了麦收季节一个月后到现在仍没有收割,直挺挺地长在他的田地里,你们知道这是多亮的新闻吗?知道这是一个能量多大的炸弹吗?这件事本身虽然不算大,但十亩麦子在麦收后一个多月仍不能割这个事件,实在是太亮太亮的亮点了,太亮太亮的新闻了,从古代至今天,除了这件之外,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另外一件类似的。现在,若有好事者知道了此事,他只需要到老张的麦田里拍上几张照片,再写上几句说明,然后往互联网上一放,并用它来攻击我们全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那实在是太典型了,足以震动全国,后果真的不堪想象……
这个事过去几个月后,老张又再次打手机向我问好,说快过年了,想给我送几斤他自己种的花生,于是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就以这件事为素材,写了这篇作品《你的麦子不能割》。当然,作品和生活是两回事。生活中发生的事只是素材,而作品则需要作者进行提炼和加工。我写出的作品《你的麦子不能割》来自这起上访案件,但我的作品写的却是:一位村长家有三亩麦长得全乡最好,但到了收获时节,乡长却再三告诉他不能割,直到这三亩麦子全部坏在了地里。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县长想去田里割一下麦,体验一下生活,但刚安排完此事,他就病了,乡长不得不安排村长一直等下去,直到麦子全部坏掉仍不敢割。但当乡长听说半年月后他家的麦子不但仍没割而且还直挺挺地长在地里时,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安排请县长去补镜头……大家可以从真实事件和作品的对比中,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没有一点生活基础的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品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生活的真实而不去努力地追求艺术的真实,那也难以写出好作品。所以,我们在平时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先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然后把好的素材在头脑中进行充分的酝酿和加工,一旦考虑成熟,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