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回复: 2

蔡中锋微篇小说十三问(三)

发表于 2023-11-14 09:03: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创 小说作者 信服玖常
         
        八、微篇小说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吗?

  微篇小说作家当然是可以培养的,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就是福楼拜的学生。当年莫泊桑年轻时,一度写作进入困境,福楼拜对他进行了一番指点,最终成就了一代短篇小说大师,而且其后来的名气,远远在其恩师福楼拜之上!

  我开始真正地教学生,始于2013年6月。因为当时就有不少文学爱好者向我求教微篇小说的写法,而我也很想将我三十多年摸索积累的写作知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而当时我刚创办一份刊物《当代闪小说》,没有一点办刊经费,我也想用卖教材的一点钱来办刊物。所以,我们的班就这样办起来了。

  当代微篇小说高研班从2013年6月12日开学,由开班时的每期十几人,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17期。八年来,当代微篇小说高研班一路高举发表才是硬道理的大旗,不讲大道理,只教实用招,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已经先后培养出各省作协会员136名(不完全统计)。五年中,师生已先后在《小说选刊》《小说月刊》《读者》《故事会》《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山花》《格言》《喜剧世界》《领导科学》《微篇小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检察日报》《国际日报》《世界日报》《中华日报》等中外纸质报刊发表作品66000余篇,此统计篇数截止到2021年5月1日,为不完全统计,且只统计各期学员在读期间的发表情况。八年中,己先后从本班毕业的五百余名学生发表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中被译成英语、日语、泰语等多国语言的作品380篇(不完全统计),17个班平均每个班在读学员70人左右,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全班月均发表500余篇。学员牟喜文在高研班学习一年,期间其微篇小说先后2次登上中国文学的最高峰《小说选刊》,他的《驼背》发《小说选刊》2014年第1期,《福德老汉学画》发《小说选刊》2014年第10期。学员贾巴尔且平生所写的第一篇小说作品《关键来电》登上了《小说选刊》2015年第9期。学员陈玉兰作品《龙虎斗》登上了《小说选刊》2015年第10期。学员梅凤艳作品《胎记》登上《小说选刊》2017年第2期。学员程丽娥作品《子涵做手术》登上《小说选刊》2017年第6期。学员陆梦作品《遭遇沙漠狼》登上《小说选刊》2017年第8期。学员熊荟蓉作品《读心镜》登上了《小说选刊》2018年第5期。学员熊荟蓉只学了不到一年,当年就在《读者》《小说月刊》《检察日报》等报刊发表500多篇作品。农民学员丁国梅,跟班学习了一年,当年即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作品近100篇。高二学员颜孙棋只学习一期半年,半年内即发表作品36篇,其中国家级8篇,成为了当地名噪一时的超级“学霸”,并在当年的高考中以679分的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学员喜春来、左世海等28人的微篇小说上了《小说月刊》《小品文选刊》《喜剧世界》《民间故事选刊》头题或卷首语。学员陈秀春、蔡雨艳、徐新洋、何学滔、黄扬、郜爱巧等29人的文学创作的事迹被各家报刊电视台报道。同时,还有不少夫妻、父子、母子一同来到当代微篇小说高研班求学的。如同是少数民族的吴剑、龙艳夫妻,罗朝、王亚硕夫妻,李晔、门秀峰夫妻,颜育俊、颜孙棋父子,刘小华、张素梅母子……八年中,学员们还在全国各类微篇小说大赛中斩金夺银,荣获各种奖项1300余个。如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法治微小说“光辉奖”征文大赛中,学员周蕖作品《捉迷藏》获得一等奖。在首届全球华语微篇小说锦标赛中,学员黎凡作品《左耳》获得冠军,学员蓝鸟(梁冠军)作品《不带脑袋的人》获得亚军等等。八年多来,由我主编的各种年度选本多达40余部,并帮助学员和其他师友出版个人作品集达160余部。为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平台,几年中,我还先后创办了《当代微篇小说》《微篇小说》《当代文学家》《中国寓言故事》《牡丹文苑》等纯文学刊物和《微篇小说报》《华文作家报》等报纸……

  八年来,我的弟子们在中外文坛和小说大赛中攻城略地,争金夺银,多点开花,逐步形成了凡发表微篇小说的报刊都有当代微篇小说高研班学生作品的身影、凡有微篇小说评奖的地方都有我的弟子举起的奖杯、凡有微篇小说存在的地方,都能读到“三一律”独特风格作品的文学现象……

  八年来,我也边教学边探索,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教学相长,不但发表了近两千余篇(次)小说作品,还撰写了三十万字计90多篇理论文章,逐步创建和完善了以“三一律”为核心的微篇小说理论体系,形成了微篇小说独特的创作架构和文体风格,并先后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2017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微小说作家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2019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贡献奖”,2019年《小说选刊》“善德武陵”杯•全国微小说精品奖一等奖等中外大奖,而我独创的“三一律”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模式,也写进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的多种文件……

  《关键来电》是我帮助贾巴尔且修改并推荐的第一篇作品,现在已经被几十家大报小刊发表和转载,而且登上了《小说选刊》2015年第9期,这注定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人从初学小说到一步登顶,只用了一篇小说……可见,只要方法得当,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我对学生的教学理念是发表才是硬道理。我对学生的辅导办法是不讲大道理,只教实用招,怎么能发表就怎么教,怎么能发表就怎么学,怎么能发表就怎么修改。我对学生实行的是点评、修改和推荐发表一条龙服务。

  好老师不在于大讲特讲写作原理,而在于帮学员在原作的基础上点石成金,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学到东西。因为你改的,是他自己基础上的东西而不是你本人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如我的学生的作品,经我精心修改之后,一般作品本身就达到了我的最高水平,甚至个别作品会超过我的原有水平,自然发表就不成问题。你教学生一百个道理,是不是不如将他的一篇作品辅导到上了大报大刊能让他的收获更多?而他写的多发的多了,是不是就自然可以悟出更多道理?教写作的老师根本不用单独讲写作上的什么道理嘛!

  我收学生的招生条件只有十二个字:“会写字,想写作,人勤奋,能挨训。”其它任何条件和基础我都不要求,不需要。所以,我的学生既有年近七十的老者,也有十来岁的在读高中生。实践证明,他们无论有没有基础,无论以前是写什么做什么的,跟班一周到两个月,都可以在中外发表作品,跟上一两个学期,都能出点成绩,甚至在当地或网络上有一定的影响。

  对刚跟我学习的学生,无论他是六七十岁的老同志,还是二十岁左右的高中生,我首先会想办法争取帮他们解决一两个月内在中外报刊发表作品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一般不会先对他讲什么写作知识,而是让他写篇东西发上来,从他这篇东西,我就基本可以立即判断出他的写作基础如何,然后会详细地对他讲解这篇作品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以后要注意的地方在哪儿,这篇有没有修改价值,如果要修改,要从哪儿入手。修改得差不多的作业,我还会亲自动手加工润色并推荐到各报刊。一般只需要经过三五篇的作业评改,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写出达到发表水平的东西。这样,因人而异,因篇而教,在学习中发表,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发表中学习,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在发表中提高。我也并不是反对讲文学理论,可是,文学理论讲多了效果就会更好吗?对于初学者来说,本来他还会写点,也敢写点,我边鼓励他边帮他发表一些作品,他是不是就会越写越好?是不是就会越写作品发表的越多?越写越感觉轻松?越写感觉越有希望?绝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学习写作也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也并没有想成为什么真正的大作家、写出什么举世闻名的大名著的打算,写作在他们只不过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而已,只要作品能在大小报刊发表了,他们就很开心、很快乐。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越发越多,成绩大了,影响有了,入了各级作协了,自然就成了作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09:04:26 | 查看全部
九、小说和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搞写作的人没有不知道的,那就是创作既要来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然而如果仅仅只是这么一说,那又是非常空洞和抽象的。对此,我有一段论述:“生活是木柴,创作是将这堆木柴点燃,作品就是燃烧的火焰。”也就是说,作品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非常漂亮的,是非常活跃的,是非常光明的,是非常温暖的,是可以照亮生活并给人温暖的东西。后来,我又对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总结出另一种表述:“生活是种子,创作是种下这颗种子并对它进行培育,作品则是累累果实或参天大树。”

  我的微篇小说《游鱼》原材料很简单,我听说一位农民工因为看不起病跳河自杀了,如此而已。素材虽然简单,反映的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但写小说和写新闻报道是不同的,如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发表可能性呢?我对这个素材进行了全面的加工:“他从小就喜欢鱼。”童年时代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条鱼,“到了少年时代,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游泳能手……觉得自己就是一条鱼”。这儿写他快乐的童年和少年,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穷,没钱供他上大学,他只好出去打工。”不久他和一个打工妹结婚了并有了一个男孩,“日子就这样过着,简单、劳累、清苦、快乐。”这儿写他的青年时代,平静祥和。但不幸不久降临到这一家人身上,他病了,如果想治疗一年得十来万,于是他决定把打工挣的钱全留给她娘俩,而自己放弃治疗选择自杀。“那天,他辞去了工作,决定再领着老婆孩子散最后一次步,吃最后一顿饭。”正在这时,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掉入了江中,“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江去,把男孩女孩都推给了岸上的人们。”以他的游泳本领,上岸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却“深情地朝岸上望了最后一眼:‘永别了,老婆,永别了,儿子。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条真正的鱼了!’”“‘我已经成了一条真正的鱼了!’想着想着,他就朝江心游去,不久,就和滚滚的江水融为了一体。”我选择让他用这种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当然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篇小说第一句话就是伏笔,他从小爱鱼,渴望成为一条鱼,这条线贯穿全文始终,这是精神上的伏笔;生了无法治愈却每年要花十几、二十万才能活着的病,他根本无条件看病,他不想将钱花在看病上,他要将钱留给老婆孩子,让他们好好地活着,这是物质上的伏笔;有一段时间,他常常望着江水发愣,这是情节上的伏笔;两青年投水自杀,他去救人却选择了在这个时机自杀,这是技巧上的伏笔,既在文章上产生了震撼,又完成了在主题上的升华。《游鱼》以意见长,文章里那淡淡的哀怨,神秘的色彩,给人以无限的感慨!全文围绕做一条鱼,前后呼应,结尾点题,结构严谨,诱人阅读,感人至深。

  我2016年底写的小说《你的麦子不能割》原发同年《金山》第一期,后发表在2017年第4期《小说选刊》,且发的还是微小说栏目头题。再后来,正是凭借这篇700字的小说,我一举夺得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举办的“2017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而我写《你的麦子不能割》的灵感来自我亲自处理的一起群众上访事件。

  2016年6月20日中午12点35分,这个时间点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民推门进来,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他是某镇农民,姓张,叫张广轩,是来反映问题的。我问他要反映什么问题,他说,他租赁某镇某村27亩土地种植小麦,其中十亩小麦因打了在镇上某专卖店购买的两瓶子2.5%联苯菊酯水乳剂用于防治麦蚜,导致全部绝产。他反映了这一问题后,区农业局派了三位专家去鉴定,但结论一直没有出来,也没给协调处理好,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先后三十多次到镇、区、市信访、农业、政府等部门反映问题,还打了市长热线,找了报社和电视台,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想到了找纪委,纪委信访室的人说我目前正在农业局巡查工作,所以,就安排他来找了。老张还说,因为要保全证据,所以,他的麦子到现在过了收割季节一个多月了,也没敢收割。听了老张的陈述,我笑了笑说,你有什么要求,不妨说说看,我先告诉你,如果你的要求太高,我就没办法帮助你,但如果要求合理,我肯定会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老张说,我也没过分的要求,这十亩麦子,租地、施肥、播种、浇水、打药、雇人干活,都要花钱,我只要求赔偿做这些工作的成本6000元,这个要求不算太高吧?我说,不高,要求完全合情合理。你先回去吧,两天左右我应该能帮助你解决问题!老张不信,真的吗?我又笑了笑说,差不多吧。

  看到这儿,大家一定认为我在吹牛吧?这个倒不是,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胸有成竹,我相信运用我写微篇小说的点子和技巧,完全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我写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不按常规套路出牌,我在纪委工作时间达27年间,为百姓办事,处理信访案件等,同样是这个特点。

  于是等老张走后,我立即拨通了区农业局有关领导的手机……

  当天下午4点45分,老张就打来了电话:“真是太感谢您了,领导!我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由专卖店一次性补偿给我现金5000元,有关人员也退回了另外收我的900块钱,我非常非常的满意!真是太谢谢您了!你们纪委的领导真是为民做主的包青天啊!”我对老张说:“经过了这个事,我们就成了朋友,成了亲戚了,纪委本来就是咱老百姓的娘家人嘛。你什么时候再来菏泽办事,一定要拐过来到我的办公室里坐坐!”过了半个多月,老张还给我们区纪委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后来通过调查我弄明白了,药品本身虽然经省里的专门鉴定机构鉴定毫无质量问题,但老张要买的是打小麦蚜虫的药,而专卖店给的是打果树虫害的药,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而老张又不识字,看不懂使用说明书,自然,小麦一打上这种药就必死无疑。

  大家若问我给区农业局的领导打手机说了什么?这个信访件本身也不算什么大事件,也算不上保密范筹的事,且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并得到了圆满解决,所以,也不妨告诉大家。打通了区农业局领导的手机后,我说,我现在得给你们说个事,我们牡丹区要出大事了,说不定还会影响到我们全市整体工作的大局!一个农民,因为他的一点小小的问题上上下下找了十几个单位三十多次而解决不了,导致他的十亩麦子在过了麦收季节一个月后到现在仍没有收割,直挺挺地长在他的田地里,你们知道这是多亮的新闻吗?知道这是一个能量多大的炸弹吗?这件事本身虽然不算大,但十亩麦子在麦收后一个多月仍不能割这个事件,实在是太亮太亮的亮点了,太亮太亮的新闻了,从古代至今天,除了这件之外,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另外一件类似的。现在,若有好事者知道了此事,他只需要到老张的麦田里拍上几张照片,再写上几句说明,然后往互联网上一放,并用它来攻击我们全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那实在是太典型了,足以震动全国,后果真的不堪想象……

  这个事过去几个月后,老张又再次打手机向我问好,说快过年了,想给我送几斤他自己种的花生,于是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就以这件事为素材,写了这篇作品《你的麦子不能割》。当然,作品和生活是两回事。生活中发生的事只是素材,而作品则需要作者进行提炼和加工。我写出的作品《你的麦子不能割》来自这起上访案件,但我的作品写的却是:一位村长家有三亩麦长得全乡最好,但到了收获时节,乡长却再三告诉他不能割,直到这三亩麦子全部坏在了地里。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县长想去田里割一下麦,体验一下生活,但刚安排完此事,他就病了,乡长不得不安排村长一直等下去,直到麦子全部坏掉仍不敢割。但当乡长听说半年月后他家的麦子不但仍没割而且还直挺挺地长在地里时,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安排请县长去补镜头……大家可以从真实事件和作品的对比中,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没有一点生活基础的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品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生活的真实而不去努力地追求艺术的真实,那也难以写出好作品。所以,我们在平时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先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然后把好的素材在头脑中进行充分的酝酿和加工,一旦考虑成熟,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09:04:33 | 查看全部
十、小说和其它艺术的关系是什么?

  所有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如书法讲章法,写作讲布局。书法讲变化,写作讲波折。书法讲神韵,写作讲内涵。我的一位学生郝明森是搞绘画和剪纸的,开始对写小说算是外行吧,他问我如何写小说。我说:很简单,将你绘画剪纸所用的所有技巧和原则,全部用到写作上去即可。果然,不久,这位学生即写出了好作品。

  所以,无论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如果你现在想学写小说,都可以写,而且你以前的或现在的工作做得越好,小说也同样会写得越好。历史上的苏东坡是通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都非常了不起,如果让他样样从头学,他可能都学好吗?当然不可能。但只要他一样学好了,一样站到了某个行业的最高峰,那么,他以后做的事,样样开头就是高起点。因为能在某一行业站得最高,说明他的悟性高了,达到最高峰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他掌握了。

  毫无疑问。有的人在这个事上弄反了,总想在同一时间内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干,即便是写作,也想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什么都学,都一起学。结果呢,往往是什么都没学好,什么都没写出彩。这样的话,其实不如先集中精力学一种。这种学会了,学精了,自己的领悟能力增强了,其它的东西都能学,都能学好。

  事实上,就是写作本身,各种文体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开始我在谈我的创作之路时,就谈到我写过寓言、新闻、杂文、编过十几本史书、最后写的是小说等。我的微篇小说常常被《杂文选刊》《中华散文精选》等报刊当作杂文和散文发表,原因也正在这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