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3年11月15日 第A1版)
本报讯 今年以来,山东泉兴能源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捷报频传,施红武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能源系统首届 “创新工作室”,施红武被评为 “齐鲁能源工匠”。至此,山东泉兴能源集团已先后培育2家省级创新工作室、3家市级创新工作室,累计开展技术攻关3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4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近年来,枣庄市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带动作用,持续强化市属国企 “产改”制度建设,实施创新驱动赋能增效工程,不断推动全市“产改”工作再创佳绩。
为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枣庄市国资委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 《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带动作用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将 “产改”目标任务纳入国企发展规划,为落实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他们围绕贯彻落实枣庄市委、市政府 “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目标,通过 “红色教育+榜样模范+创新驱动+工人培训+权益保障”,确保 “产改”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国有企业中开展的 “一支部一品牌、一党委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各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覆盖,156家党支部被命名五星级党支部,新发展党员中产业工人占比明显提高。持续增强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 “枣庄好人”陈孝卫、杨森荣, “齐鲁工匠”张宝民、李修启等一批典型模范,全方位奏响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主旋律。
实施创新驱动赋能增效工程,持续加强国企科技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是枣庄市推进 “产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市国资委、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枣庄市全员创新企业和创新工作室激励办法》 《关于大力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十条激励措施》等,加强创新驱动制度建设。枣庄市国资公司探索建立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按比例参与分配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水平。同时,积极为职工搭建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的舞台,构建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先后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活动20余场,带动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竞赛蓬勃开展。其中,助力“6+3”重点工程创新创优劳动竞赛,被纳入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00项创新创优劳动竞赛范围。
强化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健全完善以职代会为基础,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产业工人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严格落实 “一样本两指引”各项操作流程,市属国资企业的 “3+1”集体合同签订率达100%。为国资监管企业的948名经营管理类人才、1807名专业技术人才和727名高技能人才建档立卡,纳入市国资委人才专家库管理,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王世伟 孙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