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充分利用科技突破创造新需求

发表于 2023-11-16 15:00: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充分利用科技突破创造新需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提振消费方面也是如此。扩大需求的方式多种多样,见效速度和持续性也不尽相同,而在众多方式之中,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

需求并不完全源于创造,例如,人类的吃穿住等是维系生存的“刚需”,主要受本能驱动。但除此之外几乎所有需求可能都会涉及到创造的问题。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人类在不断扩展自己的需求,并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它们。例如在居住方面,人类一开始可能只是需要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洞穴,但现在还涉及安全、功能、审美、尊严、投资以及自我实现等诸多因素。

创造需求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我们常见的有扩大市场规模,比如把一种产品从一个国家销往另一个国家。中国人以前并不怎么喝红酒、咖啡,但通过进口,很多人逐渐爱上了这些舶来品。制造生活风尚也是比较常见的创造需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满足健康、环保等特定追求的消费产品应运而生。

但这些创新更像是现有创意的“空间或时间平移”,实现了从“1”到“2”的“量”的累积,但不是从“0”到“1”的“质”的创造。与之相比,科技创新是更为根本、持久的创造,也是新需求更大的驱动力。

中国是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印刷的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创造了普通民众对阅读更广泛的需求。话本等新文学形式的出现就与印刷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几百年前的地中海,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远洋贸易,大大促进了西方人对东方香料、茶叶以及瓷器的消费。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科技创新对需求的创造和推动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汽车被创造出来之前,马车是最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当时有谁能想象自己需要一辆能够跑得更快的机动车呢?但随着福特等企业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汽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并逐渐普及,而且几十年之后,有一辆汽车成了众多国家中产阶级幸福生活的重要象征。

最初的计算机无比笨重、昂贵,这使得很多计算机制造商都对未来感到悲观,就连工业巨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都曾在1943年预言:“我想,5台主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但这些预期都低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今日,每年全世界约有3亿台的个人电脑出货量。

今天,新能源汽车成为了科技创造新需求的又一个典型案例,而且这个案例在中国尤其有说服力。10年前可能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还会对电池动力汽车退避三舍,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认可、购买电动汽车。技术进步逐渐消除了出行者对电动汽车安全以及续航能力等方面的疑虑,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张又帮助降低了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这些由技术创新推动的转变,不仅创造了消费者的新需求,也在重塑着世界整个汽车工业的生产供应链。

科技创新对于创造、需求的重要作用无可取代,而我们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政府到企业,中国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不断增加。这些不断增加的科技创新投入是创造新需求的重要基础。

科技创新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一些大型,尤其是涉及基础设施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而且可能会涉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利益,因此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以及实施。中国科技在高铁、航天、能源等方面的重要突破都凸显了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所扮演的重要引领作用。一些消费型的科技创新,尤其是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创新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企业家精神”在科技创新和创造新需求方面往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试想要是没有乔布斯,我们也许不会意识到,或者会晚很久才意识到自己需要触屏手机。我们要通过技术创造更多的新需求,就要培养更多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者。

(崔传刚,作者是财经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