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攻克“卡脖子”难题,选手现场展示精彩案例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陈恒杨) 日前,由上海市总工会、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3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活动总决赛落下帷幕,24名具有行业特色的“智慧工匠”候选人现场讲述自身在数字化转型方向的工匠之路。
本次进入2023“智慧工匠”评选决赛的24名“智慧工匠”候选人,分布在信息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集成电路等不同领域。今年的选手中,既有专注信息技术和模式创新的大拿,又有致力于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化实现转型提升的实践者;既有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又有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技术人才。他们大多有着长年钻研在经济和信息化行业一线进行研发、创新的经历。在决赛现场,选手们以现场展演与答辩的方式,展现了当前上海产业和信息化领域最高精尖的技术与水平,同时也诠释了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实践。
记者在今年的“智慧工匠”选树活动决赛现场看到,选手在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引领核心技术走向世界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例如,刚结束半个月的海底光缆项目探测的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江峰,他带领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探测机器人,将水下施工作业能力提升至1500米,大幅提升了海洋网络监控的信息化水平。曾牵头建设超越一半的临港信号灯,上海浦东电信局产业数字化发展中心主任左艳华在答辩中骄傲地说,“不久后,我国首创搭载国产5G Wi-Fi的邮轮将漂洋过海,开辟我国智能信息联通发展的新里程。”杉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董冬冬也讲述道,几年前他的团队建立之初,就将视野放到“卡脖子”工程上,开发出的数字规划求解器目前已经成为多个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开发不可替代的核心工业软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