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更多“金点子”结出企业发展的“金果子”
《山东工人报》(2023年11月17日 第A2版)
“焊接辅助空间臂方便搬运、减少了劳动强度。” “新型立柱、千斤顶缸体漆面保护套在采煤工作面应用良好……”11月9日,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东滩煤矿推广职工创新创效成果专题会议上, “实用、领先、再改造、2.0升级版”成为小改小革应用效果评价的 “关键词”
去年以来,东滩煤矿最大限度集聚职工智慧、挖掘现场设备潜力、破解精细管理难题,鼓励职工广泛参与技术革新和难题攻关,一批来自基层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一个个聚焦安全生产的小改小革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破解“燃眉之急”,积蓄“长远之利”
位于东滩煤矿职工食堂东侧的 “踏浪逐梦”员工精神文化家园,是陈国华、潘兴波等5个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大本营”,也是深受职工喜爱的活动阵地。工作之余,职工喜欢聚在这里开展头脑风暴,很多创新的点子都在这里诞生。
“我们的创新想法可以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实验,尤其是在‘小改小革’目标确定初期,除了考虑创新成果的产出效率,更要注重成果的实用性。”9月份刚刚从该矿机电管理科技术员提任机电工区副区长的王泽群对笔者说。
煤矿采掘工作面和带式输送机巷道都有消防管路支管和阀门,其存放和固定的方式往往被忽视,一般采用直接挂设在巷道帮部或盘放在固定式盘管架上,而且需要一圈一圈人工盘放,取用存放十分麻烦。爱动脑子的王泽群找到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王超、岳跃东、满乐一起关起门来研究,一款可快速盘放和抽取的管路盘放装置在井下皮带巷使用,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现场标准化的提升,紧接着研究了回程胶带智慧清洁装置,两项成果获奖,让他们拿到了兖矿能源和矿2.5万元的奖励。
革新不分大小,管用才能是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了王泽群的创新成果,许多职工再也坐不住了,更加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建议。东滩煤矿选煤中心维修电工、46岁的胡遵超就是其中的“痴迷者”。
316振动筛主要负责主洗煤泥水处理系统内旋流器底流煤泥的脱水任务,脱水后的煤泥根据需要混入洗混煤或精煤皮带,煤泥含水量直接影响商品煤的最终水分。因此,需要对316脱水后的煤泥水分进行检测,掌握脱水效果,防止水分超标。生产过程中,固定2小时一次进行人工采样,然后进行烘干、称重、计算,得到煤泥水分检测结果并汇报调度,从采样到最终计算出结果约需要1小时时间。
胡遵超立马联系胡小宽、付德志、林鑫等技术骨干,设计制造了筛上煤泥水分自动检测装置,从原来的2小时采样一次,1小时出检测结果,到每10分钟采样一次,1秒钟出检测结果,为控制商品煤水分提供有力保障。每班减少1名采样人员,按照四班倒的生产组织模式,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32万元。该装置获得兖矿能源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三等奖,拿着沉甸甸的一万元奖励。
据了解,去年以来,东滩煤矿累计申报国家专利79项、上级科技项目35项。其中,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淮海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山东煤炭学会科学技术奖9项。
你出招我献计,用好就是战斗力
“小改小革的过程在于抓住细节解决问题,方式无穷无尽,从 ‘1.0的落地版’迈向‘2.0的升级版’是关键。”东滩煤矿积极吸收借鉴,对兖矿能源及本矿去年以来表彰的小改小革进一步改进完善,让更多凝聚职工智慧的 “金点子”结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金果子”。
该矿注重提高创新成果的延展性。比如,创新运用精益物资管控平台,井下车辆全部定位管理,通过提高周转率,减少车辆购置371辆,节约资金344万元;推行井下料场存料信息化,实现现场余料分布“一张图”,盘活库存863万元。
“职工创新的热情有酝酿、发展、迸发的一个过程。”东滩煤矿每半年收集一次职工的“奇思妙想”,安排专人对小改小革逐条答复,每半年一评比、一表彰、一推广,不让任何一条建议“石沉大海”。对矿认定的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8000元、5000元和3000元,还纳入年底评先。去年报送兖矿能源小改小革成果59项,15项受到表彰。在兖矿能源首届技能大师评选中,获评首席技能大师1人、一级2人、二级7人、三级7人,充分激发了职工学技能、练本领的工作热情。 王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