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回复: 0

让文物保护理念浸入人心

发表于 2023-11-21 14:23: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文物保护理念浸入人心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被涂色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据悉,该造像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逃过了岁月的侵蚀、挺过了风吹日晒,最终却因为“好心”而受损,着实让人心痛。

文物承载的是历史和记忆,任何改动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保护历史文物,既是传承千年的宝贵遗产,也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今天,保护文物虽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从辽宁野长城被修缮“抹平”,到油漆重绘、水泥修补四川安岳封门寺的石窟佛像,再到贵州梵净山的建筑金顶在维修时被改变原有颜色……因“保护”与“破坏”傻傻分不清而“遭殃”的文物不在少数。可见,将公众对文物的朴素感情转化为科学合理的保护行为,仍然任重而道远。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拥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67处942点,公布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596处1599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不少文物都处于公众“触手可及”的状态。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让南京丰厚的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既是城市所面对的“必答题”,也是每位市民绕不开的“身边事”。近年来,南京努力探索全民参与的文物保护新途径,用市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讲文物价值、传递文保理念、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市民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纠正那些不规范的文物保护做法。正是有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才形成了共同守护南京古都根脉的良好氛围。

只有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才能让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深沉热爱,真正浸入城市管理者、文化守护者和所有市民心中,从而孕育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强大合力。我们相信,随着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南京一定能更好深入挖掘文物和历史建筑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讲好历史文化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古都风貌和人文魅力。(孙君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