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众筹成“众愁”,规范方致远

发表于 2023-11-21 15:01: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众筹成“众愁”,规范方致远

成都崇州女童被烈性犬撕咬事件已过去月余。随着涉事人员归案、女童顺利出院,人们被牵动的心亦逐渐回归平静,但由200万元善款引发的舆论风波仍有余热。

让我们先进行“前情回顾”:借助“轻松筹”,女童家属仅用5个多小时就筹集捐款200余万元。但此后,金额是否过高、受害者家境、多余捐款去向等问题,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热议之下,平台与发起人决定将未使用的善款一一退回。

200万元善款说筹就筹、引发质疑后又说退就退,这场“暴风式”募捐让不少人心中翻起波涛——是不是每次大病求助都得遭遇这“一筹一退”?网友指尖汇集的善意究竟如何保障?个人求助筹款能不能更加规范?这一连串的疑问,不仅将个人求助筹款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将网络众筹平台的发展问题抛诸人前。

事实上,借助网络众筹平台,个人求助筹款愈发便捷。不少大病患者通过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筹集资金,缓解了燃眉之急。权威数据显示,通过互联网募捐的款项近几年每年增长率均超过20%。以水滴筹为例,该平台已为脑出血病人累计筹款达35.8亿元。得益于这些平台,爱心捐款可以“一键直达”,善意涓滴成海有了现实注脚。同时,这种大病帮扶模式,也是社会救助体系的有力补充,为病患家庭提高了风险抵御能力。

但不可否认,网络众筹平台引发筹款乱象,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罗一笑事件”到“王凤雅事件”,再到此次女童筹款争议,网络求助筹款行为的质疑声亦此起彼伏。其实,募捐平台的意义在于吸纳社会力量,帮助有所需要的人,让个人求助“所求有门”,让社会资源、公众善意合理流转,如果其质疑声不断、负面新闻频发,消解的不仅仅是平台的公信力,更是整个社会的善意资源,影响的也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利益,而有可能是整个社会。因此,规范个人求助筹款,促进网络众筹平台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一方面,健全法律。治病必求于本。网络个人求助行为、网络众筹平台频发乱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个人求助行为并不在相关部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内,这就造成平台募捐成了“三不管”地带。从这个层面看,增加法律供给,健全私益募捐规则,应当是规范网络众筹平台发展的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监管发力。相关乱象也折射了网络众筹平台“公益引流+商业盈利”的模式尚不成熟。所以,针对网络众筹平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细化规则。比如,规范平台允许上线的网络众筹项目类型,进一步强化平台对拟上线项目真实性的审核义务等。管得更细,才能走得更稳。(庹亚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