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9|回复: 0

摆上货架,走向生产线

发表于 2023-11-21 15:05: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摆上货架,走向生产线

日前发布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对科技成果转化产权进行管理创新;福建推出20条举措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排在首位的就是科技成果转化;河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用发展大会召开……科技成果转化能为区域发展增强创新引擎,各省市近来举措频出,对这一关键环节进行布局。

“深化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创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活力。”日前,湖南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座谈会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把脉问诊”。推动科研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到“货架”,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助力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是这次专题会议向全省传递出的鲜明信号。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挑战被比拟为“死亡之谷”。今年8月,“广西一高校1.31亿元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的话题登上热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再次成为焦点。面对这一难题,如何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具有强大牵引力的新质生产力,对湖南来说,同样任重而道远。

湖南拥有130多所高等院校,14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名副其实的科教大省。近年来,也实现了诸如“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海牛Ⅱ号”深海钻机等重大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的案例。但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和知名高校相比,其成果影响力和带动力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能够引领产业变革、抢占产业前沿、开辟产业新赛道的颠覆性、突破性、原创性科技成果还不够多。一言蔽之,湖南虽科教资源丰富,但成果数量及转化率还有待提升。

切中肯綮,才能将潜力变为动能。如何激活高校的科技资源,重点在于保障激励机制的完善,破解“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的顾虑。如建设“中试平台”,打通研发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培养“科技红娘”,加速科技、资本、产业“联姻”。换言之,就是通过保障激励机制,政府搭好台、牵好线,让高校与企业“一见钟情”“日久生情”、实现配对,开出“产业花”、结出“商品果”。

从美国128号公路的延展到硅谷的崛起,科技成果转化演绎了时代传奇。今天,科技力量已经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重任。三湘大地,迸发出科技的活力与脉动,做好科技成果与企业、产业的对接,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跨越“死亡之谷”,让深厚的科教资源匹配丰厚的成果转化,迎接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姹紫嫣红。(黄炜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