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回复: 0

困于“第一学历”实无必要

发表于 2023-11-22 14:12: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困于“第一学历”实无必要

近日,有关“第一学历”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谈及“第一学历”话题,会让人想到一则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随着“985名校硕士因本科普通被多家企业婉拒”冲上热搜,有感同身受者甚至将“第一学历”形容为自己“这一辈子永远的痛”,何其惨淡。对于那些不甘“出身寒微”命运、想通过名校深造“逆天改命”者来说,辛辛苦苦多念了几年书,信心满满求职时却被“第一学历”限制打回原形,心中憋屈完全可以理解,希望社会打破“第一学历迷信”也应大力支持。

只不过,相沿成习,更张何易。首先,这算不算一种就业歧视,社会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用人单位在最高学历相同的求职者当中选择“第一学历”,应属于择优行为,未必是就业歧视。再说,用人单位也明白,这种“爱好”属于摆不上台面的潜规则,不会白纸黑字把它写进招聘条款中,傻傻地“送人头”。何况,这种情况在哪都有。美国学者劳伦·A·里韦拉在《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一书中指出,美国各大公司在选人时也都非常看重“学校声望”这一项。综上所述,想用明规定去对付潜规则,执行起来有难度,效力也无从保障。

多元化时代的阳光,照射在人才身上,人才亮点也处于“多点”“散射”状态,此等情势下,再用“唯文凭论”一把尺子去量人才,未免失之偏颇。用人单位拘泥于求职者“第一文凭”有刻舟求剑之嫌,毫无必要。外部环境改变需要时间,于个人而言,更可靠的还是改变自己。先是改变心态,与其对学历出身耿耿于怀、把自己困于“第一学历”焦虑中,作茧自缚,徒增烦恼,还不如承认事实,放宽心态,坦然面对一些不如意。再就是提升实力,进入社会你就会发现,文凭领你入门之后,就把你交给了“实力”,以后的路就要靠实力去走。要让自己在职场中拥有议价能力,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毕竟实力才是王道。(连海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