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回复: 0

莫让网络“戾气”变伤人“利器”

发表于 2023-11-24 15:22: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莫让网络“戾气”变伤人“利器”

近日,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依法严惩违规账号、群组和平台,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26.7个小时。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既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伤害”。网络戾气是一种极端偏执、非理性的煽动对立情绪。网络中的恶意与戾气,不仅对别人的痛苦和困境毫无怜悯和共情,而且还通过肆意评判获得自以为是的存在感、优越感,将公众注意力从事件本身转向非理性的指责。一句话可能掀起一场骂战,一张图可能引发一场舆论对决,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网线引导到同一个舆论场,主动或被动参与到“网络对战”之中。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全体网民共同的期待。要想解决网络戾气这一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路径,更没有捷径,需要形成多方合力。

提升治网管网能力。有关部门要以变革创新提升舆论引导力,以互动交流求取“最大公约数”,把互联网这个社会转型期的“最大变数”,变成可知、可控、可协商的“常量”,提高治网管控能力,共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强化网络平台监管。作为网络戾气滋生的主战场,网络平台有责任加强对网络空间和用户言论的监管和管理,尤其要严管评论区、整治直播PK环节问题,重点查处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等行为,针对部分主播逃避监管,借小号实施的恶俗行为,对其所有账号采取统一处置措施,情节恶劣的纳入黑名单,坚决遏制网络戾气的滋生蔓延。

倡导网友清醒自律。网络信息泛滥复杂,很容易被各种言论和观点所影响。网民应该保持理性思维,不盲从、不轻信,增强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在网上发表评论时,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误解。

守护网络家园,既要善治善管,更要自我约束,以文明驱散戾气,汇聚向上向善网络正能量,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洁净。(温圣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