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回复: 0

“金融杀熟”给消费者挖了哪些坑

发表于 2023-11-24 15:24: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金融杀熟”给消费者挖了哪些坑

据《半月谈》报道,有网民在微博发文称,自己是某购物App黑钻用户,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绑定贷款服务,并产生了1000元贷款逾期费用,以至于可能影响自己的征信。对此,不少网民反映也有过类似遭遇。一名网民吐槽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付款页面默认勾选了一个所谓的白条付款方式。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为了扩大营收及利润,纷纷推出互联网金融业务,但为了保证用户量和业务量双增,一些平台通过默认勾选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使用金融产品,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对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默认勾选等做法,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令人警惕的是,随着平台企业的“金融化”,以默认贷款为代表的新“搭售”套路开始浮现,甚至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和使用习惯进行分发,产生“金融杀熟”。平台借助所谓大数据分析,掌握用户的“借贷潜力”,从而将网贷推给对方,让消费者陷入金融陷阱。

也因此,对“金融杀熟”现象,应纳入针对“大数据杀熟”的一体化监管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已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包括保障算法知情权,要求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公示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保障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针对滥用算法、大数据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金融杀熟”行为,应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同时,建立便捷的信息反馈通道,鼓励公众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金融杀熟”等违法行为,推动构建公平、透明、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毕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