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25 18:24:19
|
查看全部
【附】乔叶谈写作
1.人人都能参与写作是好事,因为它最大程度上强化了写作的普遍性。但写作的门槛可以低,写作的台阶却是高的,纯文学创作对作家的要求一点都没有降低。网上一些作者像《甄嬛传》作者流潋紫、《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他们虽号称网络作家,但从作品来看,他们的纯文学功底非常扎实。所以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并有一定程度传播就以为自己达到了相当的创作水平是值得质疑的,作品需要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考验。
2.在快节奏的当下,碎片化阅读很正常,但不管什么阅读,内容都是王道。如果你写得不好,人们就是不看手机也不看你的作品;如果你写得好,即使人们再忙,你也会有读者。像《白鹿原》《活着》等经典作品,每年的发行量依然很大,碎片化阅读对它们构不成影响。所以对纯文学写作者来说,我们无法对读者提要求,但可以对自己提出要求,把作品写好,这是最重要的。
3.写作的人要有耐心写出好东西,读者要有耐心读经典。如果读者能拿出相对完整的时间,哪怕一周仅几个小时来读经典,比如读《红楼梦》,一年读下来,你的人生也许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不会立马让你涨工资,但从长久来看,它会对你的人生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让你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情感、理解自己和他人、理解这个世界,从而对生活更加热爱,幸福指数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4.写作需要具备一定学养,所以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即使一个人很有才华,但想走得长远还是得接受教育或进行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提升续航能力,让才华不断“成长”并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写作没有捷径,要想进行有质量的文学创作,必须进行深入的高强度的自我学习。
5.写小说时会认真分析优秀作品,因为好的作品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如果说创作有捷径的话,我认为一要深入阅读经典。我刚开始写小说时就把好的小说拆开看,使劲分析它的结构、人物、语言,尽量把它读精、读熟,这样就能把经典的营养细致地吸收下来。二要思考。阅读和思考密不可分,不要闷着头去写,还要抬头看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坐标系上,你必须知道你的创作与前辈有何不同、你的存在价值在哪里。”
6.越是让人震撼的宏图巨制,其细节越经得起推敲;越是宏大的主题,越需要小切口的进入和细致入微的表达。“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要记录和反映时代,必须扎根人民、深入到生活这个巨大的素材库中。比如柳青创作《创业史》扎根乡村14年,比如乔典运一生扎根西峡山乡挖掘他熟悉的“小井”,他们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和群众,我们也必须像他们那样走到真正的生活现场去,在鲜活的生活现场获得丰富灵动的信息并将之落到笔下,这样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真实全面反映时代之变。
图片
乔叶,女,1972年10月出生,河南修武县人,曾任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作协副主席。现任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
对于喜欢散文的70或者80后读者来说,乔叶这个名字不会陌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乔叶就因其优美的散文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乔叶又重点在小说创作领域耕耘,收获满满。2010年她凭借《最慢的是活着》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之后,乔叶又创作出版《认罪书》《藏珠记》等长篇小说,直面社会现实,深掘复杂人性。2022年,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宝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被评论家认为是“目前为止,书写新农村建设、写乡村振兴的出色之作”“一部中国七零后长篇小说的突围之作”。
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乔叶《宝水》获奖。此次共5部作品得奖,分别是:《雪山大地》(杨志军)、《宝水》(乔叶)、《本巴》(刘亮程)、《千里江山图》(孙甘露)、《回响》(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