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网上有人说:手机和二代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证”)放在一起,会导致身份证被“消磁”,从而丧失其识别个人信息的基本功能。身份证究竟会不会被“消磁”?
身份证是由塑料卡片和射频识别芯片组成。塑料卡片作为身份证的外壳,是用来保护其中的芯片以及其中携带的个人信息的。射频识别芯片是身份证的核心部分,用来存储和传输公民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住址、照片以及指纹等。
消磁是指物体原本具有的磁性在特定条件下被破坏或削弱的过程,这会使得物体失去原有的磁性或磁化程度降低,并导致磁条中存储的信息无法读取或损坏。然而,身份证中的射频识别芯片并不属于磁性材料,因此,身份证并不会“被消磁”。
虽然身份证的RFID芯片不会被“消磁”,但在某些情况下,身份证可能无法被正常识别。这是因为身份证的RFID芯片需要与读卡器进行非接触式通信,而读卡器只能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读取芯片的信息。
身份证和手机放在一起,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干扰:手机和身份证非常靠近,并且正好在读卡器的工作范围内,或者手机处于通话、上网等高功率状态,并且与身份证紧贴在一起时,手机发出的无线电波可能会对身份证芯片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身份证失效。(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