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药深受很多人喜爱,无论煲汤、熬粥还是炒菜,都能料理出好吃又营养的美味。然而,山药削掉外皮后分泌的黏液,却总是让人的手感觉瘙痒难耐。山药黏液为何能刺激皮肤,哪些方法可以避免手部遭受黏液的刺激呢?
食品专家说,山药黏液质主要成分为多糖,化学组成及结构十分复杂,大多是均多糖、杂多糖以及糖蛋白,是导致山药表面黏黏的主要原因。此外,山药黏液中还包括尿囊素、皂苷、多酚类化合物等功能活性成分。
山药中含有的尿囊素属于乙内酰脲衍生物,在山药中的含量非常少,不过千分之几。研究人员通过给小鼠注射尿囊素,发现尿囊素可以直接诱导直径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引发小鼠的瘙痒。所以,科学家们判断尿囊素可能是山药中的致痒物质。
山药致痒模式一般为快速出现的瘙痒同时伴有烧灼感,这种瘙痒在皮肤首次接触新鲜山药汁数十秒至数分钟内出现,且瘙痒时没有风团(一种局限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团块)。过敏症状往往因人而异,有些人反应很快,也有人过一段时间才有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是感觉手很痒,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
山药中的尿囊素怕热,遇热会失去活性,也怕碱性液体,还可以溶于稀乙醇、热水、丙三醇等。所以处理山药的时候,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削皮,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黏液,或把山药先扔进沸水中煮两分钟,通过加热让致痒的成分减少,当然也可以先蒸熟再扒皮。
食品专家提醒说,如不小心碰到山药黏液,需赶紧洗手,然后用火微微烤一下,也可以用吹风机的热风吹一吹,都能缓解刺痒。另外,用热水、小苏打或纯碱溶液清洗,也能起到止痒效果。李建(据中国消费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