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带病”车辆“驶”不得

发表于 2023-11-29 14:07: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带病”车辆“驶”不得

近日,《新民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检测机构收钱造假,存在虚假填报、“替检”、装“作弊器”等违法行为,让部分机动车“带病上路”。

无中生有“合格单”、张冠李戴“替检”、开挂作弊“过检”……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造假手段,可谓花样百出。如此挖空心思做不可为之事,利益无疑是首要驱动因素,然而,细究之下,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比如,检测资源“过剩”的无奈。从“不愁没生意”到门可罗雀,检测市场的严重饱和,让不少检测机构起了“歪心思”——故意在检测标准上“放水”,用检测“包过率”换取司机“回头率”。而且,在检测造假这件事上,业内甚至已经“卷”出一条“灰黑产业链”,从生产到分销再使用,各环节一应俱全且隐蔽性强,这让本就“发现难、取证难”等执法难题更加突出,加强监管与行业规范刻不容缓。

“带病”车辆“驶”不得,这些“把有病说没病”的“伪诊所”也留不得。一方面,破解监管难问题,可在立法及监管机制上发力。前者提高违法成本、提升执法震慑,后者建立联动机制,精准打击违法者。另一方面,强调行业自律的同时,也应让司机意识到车辆检测的重要性。正如体检一般,尤其是“大龄”车辆,在检测这件事上马虎不得。在复盘多起发动机怠速、死火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时发现,皆因司机想花小钱过关、不把年检当一回事所致。有时候,你以为造假过检省钱省事,殊不知,更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陈文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