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3|回复: 1

【助力写作】写稿如何避免平铺直叙?

发表于 2023-11-30 09:21: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国昌

  编辑看稿子最忌平铺直叙。有的稿子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个问号都没有,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如何避免平铺直叙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

  山峦起伏,岭峰交错,别有一番情景。画家见此情景喜欢,普通人看了也会阵阵欣喜,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看山如此,看文章何尝不是这样?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丰富多彩,多变曲折,写出的文章也应是波澜起伏,多姿多彩。然时下我们有些文章写得却沉闷得很。所讲道理不可谓不对,所叙说的事儿也挺有意思,但就是写法呆板,引不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国文论家们曾云:“作文贵曲”“画一尺之树不可有一寸之直”。写文章时平铺直叙,与上述理念相悖,也难于形成传播效果,实在当彻底改一改了!

  二、手法一:善设问句

  善设问句,这是最直接的手法之一。

  别小瞧了这个问号,一个问号,提出了疑问,掀起波澜,引发了注意力,激发了思考。

  时下有些文章里很少见到问句,比如有篇配合全国低碳日活动写的时评,6个自然段的文字一直没有个问句。虽然内容不错,观点正确,但缺少问句、没有波澜,平铺直叙,让人好不耐烦。

  古往今来,无论写文还是作诗都把善设问句作为重要手法。明末四川状元杨升庵在写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诗句中写道:

  老夫今夜宿泸山,

  惊破天门夜未关。

  谁将太空敲粉碎?

  满天星斗落人间。

  这一问:“谁将太空敲粉碎?”一下子把人们吸引住了,掀起了波澜。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找来细细品赏,从中体味到“宕开一笔”的妙用。

  三、手法二:善设悬念

  行文时设置悬念,能有效避免平铺直叙。悬念给人以询问、期盼的心理效果,也使文章添了个“梗”。

  请看下面的实例:

  如《警报器》一文写道:

  今年2月23日,浙江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清漾路口竖起了一个交通警报器。这个警报器,是一对农村夫妇自费安装的。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安装一个警报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3月16日第01版)

  再如:“只要奋斗日子就不会差!”一文写道:

  夫妻二人都有残疾:丈夫只有一只左手,没有右臂和双脚;妻子天生没双臂,只有双腿。他们家住的乌蒙山区,不是上坡就是下坡……

  这日子可该咋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3月19日第01版)

  上面两例采用设置悬念手法,先抖出一个“包袱”,一下子把读者吸引住。这种写法不是平铺直叙,而是让稿子有点“梗”,有点小波澜,使人产生一种尽快看完知道结果的冲动。

  四、保持活跃的思想状态。

  善设问句、善设悬念,使文章呈波澜起伏之态是个技法问题,但最重要的则是作者的思想状态问题。如果是一个思想活跃的作者,写出来的文章必是具有鲜活、跳跃,节奏感强的特点,反之则不然。

  由此可以说,要想文章不沉闷、不平铺直叙,作者首先要思想活跃,思路广泛。同样讲一个道理,要力求讲得通透、明白,有趣,令人爱听。

  保持思想的活跃状态,贵在多读书。当年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对他带的研究生王慧敏(现任光明日报总编辑)要求甚严,有时见面就问哪些书看了没有?那句诗文是怎么说的?

  他说,我经常问一问,实际上是督促他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思想活跃,思路才能开阔,写起文章来才能不呆板。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0 12:42: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