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回复: 0

不要让“从娃娃抓起”变“害了娃娃”

发表于 2023-12-1 20:50: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期,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在此背景中,11月11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中小学生舞蹈等体育艺术类校外培训安全提醒》。其中提到,“不要过早对孩子进行过强柔韧训练”,强调“孩子身体发育过程有不同阶段,需科学练习;过早过强的柔韧性训练可能产生孩子器官发育不良、肌肉发育缺陷等问题”。

      现代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因此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舞蹈。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舞蹈班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日益升温。教育部此番提醒,无疑是一记警钟:倘若不能把握科学合理的原则,“从娃娃抓起”不仅可能会“苦了娃娃”,甚至可能会“害了娃娃”。

      前不久,多地出现舞蹈班孩子“下腰瘫”病例,由此一再刺痛公众神经。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至2022年,我国因下腰导致瘫痪的孩子超过1000人。这种病症也因此获得了一个俗称:“下腰瘫”。作为世界性治疗难题,“下腰瘫”将会对孩子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媒体调查发现,“下腰瘫”频发的背后,掩藏着舞蹈培训行业从教师资培养到行业准入,再到家长认知误区在内的重重隐疾。

      国内研究显示,“下腰瘫”占到儿童创伤性脊髓损伤的19%~34%,其中4~7岁患儿主要是因为学舞蹈时练习下腰动作导致。国家卫健委因此建议: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参加舞蹈下腰训练等反复或持续过伸脊柱的运动。

      如果说家长不了解“下腰瘫”,主要是因为存在知识盲区和认知误区,某些舞蹈培训机构对“下腰瘫”的风险视而不见,更多是为了配合营销:只有让家长尽快看到培训成果,才能引导他们购买更多课程,而下腰劈叉之类高难度动作,无疑是最直观的“成果展示”。不明利害的家长和另有所图的培训机构,很容易因此达成默契,从而将年幼无知的孩子置于危险境地。

      培训机构之所以对下腰劈叉之类高难动作情有独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培训老师本身就缺乏专业素养和科学常识。根据《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并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但在舞蹈培训行业,不少舞蹈培训教师并未按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因此并不具备科学引导幼儿开展舞蹈训练的能力,很容易误人子弟。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此番提醒并不具备强制性。如果说这对于家长意味着一种忠告,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敦促——“双减”大背景中,包括舞蹈班在内的各类非学科类培训,也该严格核查培训内容和从业人员资质。建立在严格管理、科学运营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培训机构尊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