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公安报记者 谭广涛 通讯员 谢品
今年50岁的雷光富是四川省蒲江县公安局民警,2022年1月,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鹤山街道梁江社区任驻村民警、社区主任助理。他紧密依靠社区党组织,全心全意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疑难杂症”,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解决安置房分配难题
“这些问题,你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答复!”2022年1月15日,到社区报道第二天,雷光富就遇到十分棘手的问题。群众认为梁江社区安置房存在公摊面积大、厨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群众拒绝收房,不少人到社区、街道办事处讨要说法,甚至情绪激动地直接拍起了桌子。
那年春节,雷光富和社区干部、网格员分成多个工作小组,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对群众提出的意见,雷光富坚持一个原则,他说:“不懂的不乱答复,合理的意见收集整理上报,不合理的做好解释工作。”
梁江社区安置房整改工作很快开始,对设计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造,对不适合改造的部分进行经济补偿。很快,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大家气顺了、气消了,矛盾逐步化解,分房工作顺利完成。群众对雷光富赞不绝口:“本以为他会拿政策压我们,但他喊我们有意见尽管提,总是为我们着想。”
调解历史遗留矛盾纠纷
张大爷老两口80多岁,长期患病,而两个儿子一年的赡养费加起来都不够买药。村党支部书记说:“这家的矛盾纠纷,十几年前我当会计时就调解了很多次,疙瘩确实解不开。”执拗的雷光富跑了20多趟,分别从老人、两个儿子和村干部、周围邻居处了解矛盾根源,收集到两个儿子未尽到赡养义务的大量证据。雷光富拿着这些材料又找到两个儿子,讲不尽赡养义务的法律后果,讲父母养育的恩情,经过多次调解,今年3月24日,赡养协议最终达成,两位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得到了妥善解决。如今,雷光富还经常去看望张大爷老两口,不仅了解赡养协议的落实情况,也看看还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调解矛盾纠纷不是一锤子买卖,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雷光富经常这样说。近两年里,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平安指数、提升社区的和谐指数,成功将70多起矛盾纠纷,特别是一些存在多年、隐患突出的历史遗留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于萌芽。
小区旧貌换新颜
梁江社区雍景澜湾小区以前是脏乱差的代表,乱扔乱堆、乱停乱放、乱拆乱建等问题层出不穷,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矛盾突出。
从2022年4月开始,雷光富和社区干部、网格员利用早晚时间走访了400余户居民,召集社区、居民代表、物业先后开了4次会。根据整理出来的19条群众意见,雷光富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他三次到成都的物业总公司协调,更换了物业经理,他带着社区干部、网格员和物业人员一栋一栋地清洗污垢顽渍,挨家挨户发放卫生提示,在凌晨抽查保安值班情况……经过整治,现在雍景澜湾小区已经旧貌换新颜。
梁江社区某小区是回迁小区,部分群众找不到工作,生活比较困难。雷光富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收集群众的就业意愿,组织就业技能培训,联合用人单位到小区召开岗位推荐会,为15名居民找到了工作。“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离家还近,雷警官确实想得周到。”做保洁的陈大姐满心感激。
解决国有土地被占用难题
1984年,蒲江县原西南乡机砖厂倒闭,该厂原本占用的是52亩国有用地,但倒闭后的几十年时间里,19户村民在原厂区种菜、种果树。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必须有理有据,让19户村民心甘情愿地配合权属确认。从2022年2月开始,雷光富一家一家走访,摸清楚了19户的情况。然后历时两个月,走访了原村干部,翻遍了县档案馆、街道办和规划局的老档案,终于在一名80多岁村民家中翻出了一张皱褶泛黄的协议书。
拿着这份关键材料,雷光富又来到19户村民家做工作,并数次走访村里其他群众,形成20多份调查材料,逐步还原了事实真相。然后组织19户村民与社区签订了租用合同,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土地归属。今年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户村民与社区签订国有土地租用合同,梁江社区国有土地被占用的事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