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明清 张嫱)日前,在青岛召开的山东省工会“亮品牌 强服务”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工作现场推进会上,青岛市总工会等10家工会、企业做经验交流。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工会在服务职工工作上不断探索,涌现出“数字大篷车”服务进基层、“惠工家”建设、户外劳动者流动站点、汇聚社会资源服务职工、就业技能培训等典型经验,形成了一批受职工欢迎的品牌项目。
青岛市总工会聚焦外来人口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存在的身心压力大、业余生活单调、城市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依托职工聚集的人才公寓推出“惠工家”项目,职工可以通过“惠工管家”或者“惠工和畅”小程序申请服务,由辖区工会提供精准、定制化服务。该做法破解了传统服务阵地距离职工远,职工找不到、不愿来的难题,实现工会服务全领域、全时段、全项目覆盖。
枣庄市总工会主动跟进产业布局,规划建设立足园区、直面企业、服务职工的“工友之家”。两处示范性“工友之家”运行3个月来,共开展19个服务项目,覆盖76家企业,惠及1万余名职工。15个“工友之家”计划年内全部建成运行,将为1000余家企业、20余万名职工提供优质服务。
德州市总工会指导企业广泛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培育幸福企业。德州交投物流有限公司为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设置停车场、餐厅、休憩小屋、充电桩等设施,提供24小时便捷服务。德州科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推出“粉色工牌”管理体系,为孕期女职工专设VIP停车位、VIP电梯、妈妈小屋、女性讲堂等,为女职工打造暖心贴心的工作环境。
据了解,围绕提高职工生活品质这项工作,山东省总工会将破解阵地作用发挥难题,依托阵地特色,策划实施一批体现工会特点、职工欢迎的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服务的可及性、精准性;破解供需不对路难题,关注职工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精准服务、供需对路;破解服务手段滞后难题,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变“等职工上门”为“走到职工身边”,提高服务职工的覆盖面、参与度和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