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回复: 0

一经一纬编创意 千丝万缕织美好

发表于 2023-12-7 20:44: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篾片浸水后对折,再在指间翻飞、穿梭,装饰穿过中间打好结……如是重复多次,夏永洪为学生示范编织完成一个竹艺小灯笼。夏永洪是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美术高级教师,也是市级非遗项目竹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潖江河是流经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的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中的一级支流,河流两岸密布竹林,竹编技术是当地村民的一项传统技艺。受环境的熏陶及父辈的耳濡目染,夏永洪从小便接触和喜爱上这门技艺。他介绍,竹编工艺大致分为起底、编织和收口等三道工序,在经纬编织基础上,亦可交叉使用疏编、穿、削、钉、扎等技法,使编织图案花色更加丰富多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械化的普及,竹编因为经济价值不高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技艺恐有失传之虞。为此,夏永洪也在思索如何能将竹编扩大受众,让更多的人感悟这种指尖上的技艺。

2014年,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把竹编制作课程在三至六年级全面铺开。“最初家长们担心开设竹编制作课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后来他们发现在千织万缀中,孩子们的心性和专注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于是对课程的接受度就提高了。”夏永洪说。

在教学中,夏永洪注重创新和传承,他将二十四节气等与中国传统竹文化,以及现代美学相结合,编制灯具、风铃挂饰等更富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经一纬编创意,在千丝万缕织美好。学校里的竹韵轩,既是夏永洪竹编教学的大讲堂,还是展示精美竹编作品的大舞台。

除了竹编教学,近年来夏永洪还带着团队积极参加广州社区公益课堂,让更多街坊重新认识这门非遗文化。他说:“希望将传统技艺和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基因走进千家万户,让这项技艺能够代代相传。”

今年6月,夏永洪成为市级非遗项目竹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对此他坦言倍感光荣之余,也很有压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宣传推广竹编技艺,让竹编成为美化群众生活的装饰和点缀。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誉建业 通讯员 黄月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