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回复: 0

参与志愿活动不能走捷径

发表于 2023-12-8 15:19: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参与志愿活动不能走捷径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志愿服务时长却被当成了商品“买卖”,并被明码标价。有的打出了“298元一个项目,可积累8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等广告,还有的晒出成功操作累计时长的截图,来标榜自己真实可信。

花钱购买志愿服务,绝大多数是为了应对各种考核,抑或在评优、升学等活动中获得加分优势。参与志愿活动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花钱就能买时长,无疑是条捷径。但这种方式,让志愿服务变了味儿,既违背了相关鼓励志愿活动的政策的出台初衷,更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在他们心中种下弄虚作假的种子。

对于买卖志愿服务时长的行为,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并采取有效措施斩断这条灰色产业链。一方面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如借助大数据、视频采集等科技手段,确保志愿服务的真实性、含金量,考核志愿服务时也要强化审核,让花钱买时长的行为无法轻易得逞;另一方面,对参与买卖的双方要加大查处力度,减少对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社会形象的伤害。

网络平台则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对相关违规信息要及时屏蔽、清理、下架,莫让便捷的电商平台成为买卖志愿服务时长行为的中介。

当然,除了严堵之外,合理的“疏”也十分必要。花钱购买服务时长,不少是为了应付强制性的志愿服务考核,而这其实与志愿服务的自愿原则相违背。在这方面各相关职能部门不妨多听取、征求被考核对象的意见建议,制定出台更加人性化的方案,变强制考核为积极鼓励引导,让更多人主动投入志愿服务而非被动参与。

更深层次的举措则应当是让民众,尤其是广大家长及中小学生真正认识到志愿服务在增强对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中的重要意义,进而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志愿服务的参与热情。这依赖于大量的宣传普及活动,也需要职能部门为民众提供更多能便捷参与、形式多样、有意义且有意思的志愿服务活动。当更多人体验到了志愿服务的乐趣,从中得到了收获与成长,那自然就不会再把志愿服务当成负担,甚至花钱去购买服务时长了。

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是考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买卖服务时长等玷污志愿服务形象的行为,疏堵结合地予以打击治理和宣传引导,斩断这条灰色产业链十分必要,而这也将有助于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夏熊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