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回复: 0

“双千分”考核 究竟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23-12-12 15:1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双千分”考核 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基层部门与干部进行绩效考核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一般实行百分制。然而新华社半月谈近日报道,在一些地方,“百分制”已被“千分制”取而代之,并且美其名曰“创新实施”;甚至嫌“千分制”考核不够用,进而推出“双千分”——考核越来越细,指标越来越多,全覆盖、无死角,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表面上看,细致总比笼统好,全面总比片面好,那么“千分制”一定优于“百分制”,“双千分制”一定优于“千分制”,更具体、更准确的绩效考核更能激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但事实上呢?为了应对越来越细的“千分制”考核,基层干部必须变身为“千手观音”,将大部分精力、时间用在填表、做资料上。有受访工作人员坦言:“如果说一天10个小时工作,起码有五六个小时在搜集、报送各种资料或者填表。”“千分”“双千分”考核最终形成的导向,不是激励干事创业,而是鼓励填表、报材料——“工作基本上不需要有创新,甚至很多工作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把表格填好,资料做好,检查组陪好就行了,这反而在考核中更能够获得好名次。”

过多过细的绩效考核,另一个恶果是迫使或者鼓励基层弄虚作假。比如某地一乡镇,需要完成的理论宣讲任务一个月就有好几十场,那么怎么办呢?上有考核、下有对策:摆好桌椅、人员就座,拍照上传、大功告成。当地干部坦承:“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不说破而已。”我们常常痛感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反对形式主义”,而在“千分制”“双千分制”的考核体系下,基层干部则学会了“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反正“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何避免绩效考核增加基层负担?不少受访专家建议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对考核指标体系的清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然而又不能不指出,一些地方、一些领导热衷于“千分制”“双千分制”考核,不是不懂“科学”,也不是不知道这么做会给基层增加多少负担,而是熟谙这样的方式最能快出成绩、出好成绩——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背后总有一个“鬼”在作祟:扭曲的政绩观。(翟春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