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回复: 0

劳荣枝案网络舆论之省思

发表于 2023-12-19 16:21: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劳荣枝案网络舆论之省思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劳荣枝死刑。12月18日上午,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劳荣枝执行了死刑。(12月18日新华社)

随着劳荣枝伏法,这起人神共愤的案件终于画上句号。当年那些惨死在法子英、劳荣枝这对“夺命鸳鸯”刀下的受害者的家属,终于等到了两位凶手被法办的这一天。长期关注此案的公众,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案件正告人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从劳荣枝被逮捕到伏法,整整过去4年时间,案里案外引发诸多议论甚至是事件,值得我们细加省思。譬如,以微博、短视频等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对此案高度关注并持续介入,引发人们对非理性网络舆论可能对司法公正构成负面影响的忧思。公允地说,作为一种社会监督力量,理性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有着同样的价值追求,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是,当一些网民以个人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标准对案件进行“预判”,发表情绪化言论、非理性观点以误导公众时,就容易对司法审判施加某种不良影响。在本案中,有的网民不但对辩护律师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个别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对某律师发出“死亡威胁”,这种网络舆论监督简直就是帮倒忙。

过犹不及,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缺乏谦卑感、边界感并不是一件好事。长此以往,会在更大程度和深度上动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审判机关的信任,更不利于司法审判权威性的树立。(连海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