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贵州省工会十五大报告解读
□全媒体记者 孙妤 胡大方 整理
12月18日上午,贵州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贵阳隆重开幕,会上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工会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会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过去五年,在中共贵州省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工会以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 近 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发展大局,主动担当作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工会前列,谱写了新时代贵州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崭新篇章,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 顾
着力提站位、准定位,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和全总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中国工会十七大和省工会十四大目标任务的落实。选树全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550名,194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获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五一巾帼标兵岗(标兵);选树宣传两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21001名;实施“匠兴工程”,设立省“工匠基金”,推荐选树命名大国工匠1名、中国质量工匠2名,选树命名贵州工匠42名、“黔酒茶绣工匠”120名,全省各级工会培育选树各级各类工匠14837名。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及“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贵州好网民”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工人(职工)讲习所等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劳模工匠上讲堂等活动。创建命名1351个全国、省职工书屋和省级职工教育培训(实训)基地。
着力强担当、善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开展“建工会·促就业”“新市民·追梦桥”“护工就业”等专项行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会组织实现全覆盖。全省各级工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仅省总工会就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100万元,协调资金超亿元。筹资援鄂和慰问援鄂医护人员及家属、疫情防控一线职工和单位,并开展专项普惠活动。省职工医院作为我省救治新冠肺炎确诊定点医院,现场培训1300余名援鄂医疗队人员,派员参加贵州援鄂、援沪医疗队。制定30条措施助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内疫情防控工作,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10.44亿元,帮助企业克服因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
着力提素质、求创新,推进职工队伍建设
开展省级一二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辐射带动468万余人次职工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形成以53所高职院校为骨干、4个世赛中国集训基地、2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4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支撑的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多项全省引领性劳动竞赛,1850万余人次职工参赛。命名1000个省级职工“五小”创新成果,6项成果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2项成果分获中国专利年度一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26项成果获国际创新创业年度双创示范奖。全省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970个,其中获命名全国示范性工作室7个、省级工作室512个,37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获全总、省总资金补助。
着力建机制、强效能,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推荐命名5个全国劳动关系和谐示范企业及279个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服务职工综合体和职工生活幸福企业(网点、单位、项目部)。建立“1+1+N”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小组,将我省“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接入全总平台实现全省一体统筹调度推进模式,共同打造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闭环。116个单位分别获评全国、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示范单位,全省公有制建会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达96.82%和95.69%,非公有制建会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达95.56%和94.21%。推动《贵州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出台实施,制定省总加强新时代女职工工作实施意见。推进群众性隐患排查等安全??⒅耙到】滴郎?ぷ鳎?俳?笠到?⑼晟浦卮笫鹿室?寂挪橹卫怼八?ǜ妗敝贫取�500万余人次职工参与“安康杯”竞赛,省总工会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着力抓重点、出亮点,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建成城区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10017个,其中460个获命名为“全国工会户外劳动者最美服务站点”,700个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点”,选树首届“明星站长”50名。共投入帮扶资金5.41亿元,全面完成我省建档立卡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全省工会累计筹资5.24亿元开展“两节”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慰问困难职工、一线职工67.69万人次,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入学3.48万人次。职工医疗互助实现省级统筹并纳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管理,推动全国职工互助保障组织提质扩面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计1085.13万人次参与,为35.18万人次患病职工发放医疗互助金及慰问金6.19亿元。全省各级工会以“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为抓手,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520场,4.37万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59.96万余个,29.34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着力强基础、增活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目前全省有基层工会5.51万个、工会会员693.96万人。评选表彰282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小家),96个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小家)。建成“工会组织信息实名数据库”和“工会会员实名信息数据库”,分别采集组织信息4.04万条、会员信息638.9万条,发放会员服务卡281.59万张,一体推进会员实名制管理与“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工作。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形成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和产业(行业)联动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建立健全《贵州省工会审计整改督查及审计结果运用办法(试行)》《贵州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机制,筑牢工会经费收管用防范体系。制定《贵州省工会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严格工会资产配置处置审批程序。
着力强组织、聚战力,扎实推进党的建设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学习贯彻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明确党建和业务工作同步推进,提出“六个一”党建工作思路,推动“五个一线”深入开展,聚焦“五比五争”活动,派出机关党员干部赴基层蹲点。开展党员干部违规参与茅台酒经营问题自查清理工作和领导干部违规插手 参与茅台酒经营问题专项清查工作及“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专项行动。认真整改省委巡视和审计反馈的问题,建章立制,明确“四个严格遵守”“四个不准”红线,省总本级经费、资产监管取得显著成效。
展望
突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要提高政治站位,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学习贯彻习 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第一政治要件”,确保在工会系统落地见效;自觉精准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正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不懈用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 近 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与习 近 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向深入。要担起政治责任,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以先进文化培育职工,以正确舆论引导职工,以优秀作品鼓舞职工,以真诚服务赢得职工。
突出聚焦主战略主定位,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挺膺担当、建功立业。
要倾力服务高质量发展,锚定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锚定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推动粤黔、鲁黔两省工会及帮扶城市工会间全方位协作;锚定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定期举办贵州工匠交流大会暨职工创新创造成果交流展示会;锚定把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打造成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实施“技能贵州”行动的响亮“工”字品牌。要倾力服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健全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机制,健全完善产业工人评先评优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产业工人技能自主评价制度机制,健全关心关爱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的常态化机制,继续打造一批省市级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要倾力提振职工精气神,树牢崇尚先进的社会价值坐标,做好劳模(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五一巾帼奖、大国工匠、贵州工匠、“最美劳动者”等培育选树和管理服务工作,讲好新时代劳模、劳动、工匠故事;树牢崇尚精神的社会价值坐标,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一批“三个精神”教育基地;树牢崇尚创新的社会价值坐标,从深度、广度上拓展“五小”群众性创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等活动。
突出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
要提升依法维权效能,高度关注工会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落实全国工会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和省“八五”普法规划,叫响做实“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职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高度关注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方式带来的影响,推动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加大对职工就业等权益的维护力度,切实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高度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推进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建设;高度关注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展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要提升服务职工效能,巩固深化服务职工中心功能,创新工会服务职工方式和手段,全力推进工会会员卡普惠服务;巩固深化“四季送”、技能培训促就业、职工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用人单位托育服务、工会爱心托管等工作,加强和规范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巩固深化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推动解困脱困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有效衔接,做好困难职工(农民工)的常态化帮扶。
突出着眼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环境。
要强化维护工会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工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提高舆情监测针对性时效性和风险识别能力水平;加强工会网评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贵州好网民”主题活动。要强化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全周期动态治理,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等机制,持续开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培育选树基层协调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探索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试点;推进“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联动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会参与劳动争议预防化解工作机制,建设具有工会特色的劳动关系数据库,健全完善工会信访治理体系和数字化建设;推进织密织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渠道畅通的工作网络,常态化实施职工队伍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
突出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构建工会网上工作新格局。
要注重升级工会数字化工作,着眼于实用,全方位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方式重塑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方法手段,推进数字技术与业务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着眼于好用,以职工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找准工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连接加入全总智慧工会系统,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工会服务应用创新体系。要注重巩固拓展数字化阵地,按照工会工作数字化的目标,建设集成工会服务的工会云平台,建成所有工会业务均有信息系统或数字化手段支撑的工会业务工作网,打造省工会工作数据汇聚、共享、应用管理平台,打造联通全总、整合全省工会新媒体资源的数字化媒体矩阵;按照服务职工“标准化+差异化”的目标,推动“12351”维权热线平台、数字化媒体融合集成体建设,实现工会工作和服务“一端通享”“一网协同”。
突出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要树立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鲜明导向,加大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力度,推动构建省总、产业工会、地方工会、基层工会之间高质高效的矩阵网络系统;加大健全完善资金资产管理体系力度,强化工会财务管理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和监督检查。要树立“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鲜明导向,抓住建会入会“牛鼻子”,加强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社区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重点加强“三新”领域工会组织建设,健全“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持续推动县级工会实现“五强”目标;抓好基层基础固本之策,实施大抓基层三年行动,不断把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推向深入,把基层工会建成直接为职工提供服务的基地,成为工会服务职工发挥作用的窗口。要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鲜明导向,用人导向要更鲜明,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能力本领要更高强,不断增强工会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职工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保障机制要更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工会社会化工作者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基层工会兼挂职干部和社会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突出抓实全面从严治党,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巩固发展工会系统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要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扛起来,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立足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要坚持把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起来,坚持加强分类指导,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融合、相促进的标准和要求;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推进。要坚定把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巩固发展起来,持之以恒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正本清源,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有关规定;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常态化开展各级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做好工会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