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回复: 0

卫片执法须以真实准确为前提

发表于 2023-12-22 15:44: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卫片执法须以真实准确为前提

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充分利用卫星技术手段,持续开展土地卫星遥感影像图片(下称“卫片”)执法检查,督促各地对问题图斑开展排查整治,有效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然而媒体日前调查发现,卫片执法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精准之处,有时只能将错就错。

卫片其实就是一种空中视角的俯拍,同一地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图片一对比,地表变化就显现出来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卫星拍摄照片分辨率在不断提高,“街道上的每一棵树清晰可数”,但由于拍摄的滞后性、片面性等局限,反映地表变化情况的卫片执法图斑未必全都违法。村民屋顶上换个瓦、水泥地上换个颜色,就有可能形成图斑。也正因此,自然资源部执法局一再强调,图斑只能作为发现违法行为的线索,所有违法问题必须经严格规范的调查取证后,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罚,绝不能将卫片执法图斑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尴尬的是,多名乡镇干部表示,即便图斑存在技术差错,也只能将错就错。原因在于,勘误需要一级一级往上反映,派人核查、提供证据等程序走下来至少要几个月,而现实中,如果在一定时限内无法按卫星结果恢复土地性质,上级就会对下级进行严厉问责。一边是较长的勘误周期,一边是迅速整改、严厉问责的压力,有些卫片执法干部只能反过来以图斑为准,而非实事求是开展工作。

机械执行一方面可能会造成误伤,如一户村民的窑洞顶被划为基本农田,执法部门开出数十万元罚款;树苗小时,卫星认定为农田,长大后认定为林地,当地以拔树的方式完成“整改”。另一方面,也容易为真正的违法占地行为留下可乘之机:5口鱼塘只生成了1口的违法图斑,就只对1口进行执法;企业违建厂房被卫片执法发现,就在相应区域临时种上绿植,“只要从天上看到变绿了,应付了卫星就行”。只有卫片执法数据成果真实可靠,评估的结果才科学实用。这也是强调卫片执法要狠抓实地核实举证、图斑合法性判定等每个环节准确性、坚守真实性的重要原因。

往大了说,包括卫片在内的技术治理本就不是万能的,自上而下的“天眼”有着减少信息不对称、走出科层组织困境的优点,还有利于提升治理效率;与此同时,技术重量轻质甚至以量代质、“只见数据不见人”,简单化治理倾向又容易造成社会图像失真,若被不加矫正滥用,则会引发新问题。对此,既不必一味排斥,也不能过分依赖,摆正其“线索”“辅助决策”的定位即可。

消除图斑的“盲区”,有赖于提升技术的判定准确性,也要提供一个有效、低成本的勘误渠道,让技术差错及时得到纠正。(维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