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在深邃的华蓥山隧道里,中交一公局项目经理韩文抢第一次感到脚步如此轻盈与有力。尤其在跨过脚下采空区时,甚至有种奔跑的冲动。
隧道内灯火闪烁。近日,韩文抢和同事们刚刚完成了左右洞采空区最后仰拱混凝土的浇筑,喻示着他们终于突破了此前举步维艰的采空区。
项目团队刚刚迈过的700多米区域,是我国隧道施工中罕见的煤矿采空区。以往,遇有类似复杂地质地带,设计和施工单位总是想方设法绕着走、躲着干,能离多远就多远。而在华蓥山,韩文抢他们是正穿采空区,是直面高风险不回避,尤其是B区20米为“雷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华蓥山隧道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注定与溶洞、涌水、断层等地质灾害有着不解之缘。加之隧道要穿越巷道、采空区、煤层等极为复杂的地质地带,施工可谓难上加难、险上加险。
2021年10月18日,当韩文抢第一次以施工方的身份,来到四川广安和当地业主代表见面,准备办理进场手续时,就接到“年前完成洞口导向墙”的任务要求。
一个项目开好头、起好步,往往能为整个建设期奠定好坚实的基础,保持一个良好的规律状态,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拿起初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拌合站选址来说,由于距离城区较近,要么是隧道洞口附近位于滑坡体下,不宜选址;要不就是周边属于华蓥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保要求高,现实情况不允许,满足施工条件的场地实在有限。
那段时间,韩文抢和其他几名项目班子成员,不是在选址,就是在去选址的路上,联合有关部门反复进行现场踏勘、可行性论证,可合规的理想场地实在难以定夺。韩文抢决定“借鸡下蛋”,经过对中交一公局集团范围内的就近项目了解,很快与重庆铜梁境内的兄弟项目协调好了钢筋设计加工,并联系了当地的商砼站供料。
一个项目,就是一场战役。在进入采空区实质性治理前,项目团队以量离子遥感技术为“千里眼”探路,摸清前方山体地质种类以及活动范围,集中技术力量率先开展采空区稳定性分析评价,采取物探和钻探勘察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判断影响范围,做到全要素管控、系统性掌控。
一座长长的隧道,穿越的是青山绿水,托举的是金山银山。“有人说我们隧道是‘五毒俱全’,有了之前一系列复杂地质构造和灾害病害的治理实践经验、技术方案,再有多大的风险,再艰巨的重任我们都能沉着应对。”韩文抢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