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晨光熹微,海风阵阵。一大早,郭凯就早早来到青岛港码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85后的郭凯,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流机队队长助理。他所在的流机队,主要负责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卸船作业中的清舱工作。在矿石卸船作业中,驾驶装载机清理船舱边角货物是一项技术活,装载机司机操作技术越高超,需要人工清理的活越少,卸船效率就越高。在流机队,提起郭凯的装载机驾驶技术,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凡是郭凯清过的舱,很少留余料,既可以节约大量人力,也能大大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
高效率的背后,凝聚着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持续付出。“在毫厘之间下足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港口装卸作业提质增效。”郭凯说。在驾驶装载机时,坐在驾驶室里,人的视线容易被铲斗挡住,铲斗与舱壁之间的距离只能靠手感和经验来判断。离得太远,就刮不干净舱内的矿石;离得太近,又容易剐蹭舱壁。为了实现“人车合一”的效果,郭凯专门设计了驾驶装载机对着气球穿螺丝帽的高难度动作,每天练到手腕酸胀才肯罢休。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郭凯已经可以将铲斗和舱壁的距离控制在毫米级,他总结的装载机清舱“柔性操作法”也在青岛港获得推广。
今年4月,一艘装载了铁矿石的货船抵达青岛港。当时正赶上下雨,铁矿石被雨水浸湿后粘连度大大增加,装载机轮胎也频繁打滑,给清舱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流机队的同事们轮番上阵,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仍然很难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紧急关头,队长想到了郭凯。接到电话,郭凯二话不说就赶到了现场,在综合分析船舱排水、货物特点、流程衔接等方面情况后,对作业方案作出了针对性调整。
前进、取料、倒退、转弯、堆料……郭凯和同事们全神贯注、鼓足干劲,一台台装载机高效运转,各个环节衔接顺畅、配合密切。最终,大家比计划时间提前1小时完成了任务。
近年来,随着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推进,郭凯深刻感受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性。“传统的清舱作业需要深入舱内,作业存在风险,且持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我一直在琢磨,能不能只让机械进舱,通过远程控制完成作业。”郭凯说。为了解决无人清舱装载机数据的稳定性问题,他白天下至深达20米的船舱,采集大量关键数据,晚上与团队成员进行汇总分析,在装载机攻关调试阶段,郭凯在现场坚守了3个月,几乎每天都干到深夜才回家,仔细分析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异常和缺陷。经过不懈努力,郭凯和同事成功实现了装载机的远程控制清舱作业。此后,他和团队同事又相继完成了清扫车、挖掘机的自动化改造,为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九大机种自动化改造顺利投产装上“智慧芯”。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这些年,郭凯获得了很多荣誉。“我相信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坚持付出,总有一天能够做好。”郭凯说,“这些年,我能深切感受到技能人才发展的路径更加宽广,我们青年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越来越强,也更有干劲了。我将继续立足岗位钻研技能、精益求精,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