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动竞赛火力全开,生产建设鼓点铿锵,对标降本佳绩频添……走进严严冬日里的扶余采油厂,处处充满生机活力。源于不断夯基础、强队伍、提效能,坚定由精细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该厂正加快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为绿色低碳新型吉林油田建设再添新动能。
据了解,为推进基层管理工作不断跃升,扶余采油厂在目标责任量化考核方面构建了以产量、效益、安全等6方面196项指标和622项评价标准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突出产量、电费、作业费等五大核心指标,采用相乘扩大法进行评价,并增设了开井率、不正常井影响产油率等16项对标指标,形成了“以核心指标为驱动、对标指标为支撑”的目标量化考核体系,促使基层紧盯核心目标任务,实现基层自主管理的持续改进。
“通过深入开展对标提标工作,基层站队21项指标均有所提升,与2020年对比,产量及注水任务完成率分别上升0.4%和1.4%,作业费下降409万元,电量下降1147万千瓦时……”该厂企管部门负责人胡振强介绍。
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基础工作的核心。这个厂完善岗位对标管理机制,指标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绩效奖金兑现,并作为各类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严格落实警示鞭策机制,将对标结果分为“优、良、次、差”四个档次,后两档采取“主管领导承包制”,将压力层层传递,强化整改提高。通过执行对标定期分析、评价、发布和改进,基础管理得以稳步提升。
围绕产量和效益,这个厂坚持每季进行一次综合岗检,每年组织两次专项检查,督促基层提高日常管理标准,并大力开展“对标提升”劳动竞赛,根据提标难易程度和幅度,按排名前后等额奖励,有效促进后进变先进。比如,通过与中6开发单元进行免修期(884天)对标,东10开发单元奋起直追,已将免修期由650天提高到了710天。
为解决新型作业区改革与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职责界面不清晰,责任分工不明确,工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个厂还认真开展岗位责任体系重构工作,共梳理出业务程序374个,工作清单131套,涉及规章制度190个、考核办法23个,让全厂各类岗位都清楚了“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该厂坚持精准量化、差异考核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考核点源和考核频次,进一步激发了员工主动履责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