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4|回复: 0

[老人故事] 我们的父亲(28)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发表于 2011-7-13 12:59: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的父亲(28)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周海滨
   
28.我父亲去看了张学良三次
    “我父亲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了,就不用再写民主了。还有选国旗方案时,当时毛主席说中国有三大河流,黄河、长江、淮河。要填上横杠。我父亲就说把国旗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后来就定了五星红旗。”
    父亲敢于直言的性格也影响到了张素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监察委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期间,张素我也是直陈利弊,她说:“父亲性格特别的耿直,我和父亲一样,有时候看不惯的事我就要揭露,就要说话。让我参政议政,我就要说实话、说真话。去调研,就要去那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了解真实的情况。”
    张一纯说,“我二姐三姐原本都在国内工作。我三姐在外文出版社做翻译。后来被定了个罪名叫‘里通外国’,被发配到东北去劳改。1980年代初,她们就到美国去了。”
    张素我说,父亲对她言传身教,让她一辈子受用无穷。
    在张素我家中挂有一幅字。那是1947年张学良赠张治中的一首诗。诗曰:总府远来义气深,山居何敢动佳宾。不堪酒贱酬知己,唯有清茗对此心。
    张素我介绍说,这是张学良的秘书王益知用篆书写的。张素我说:“张学良被软禁以后,我父亲去看了他3次。第一次在南京;第二次在湖南沅陵;第三次在台湾。”
    张素我对其中的详情甚为了解。她说,自1936年张学良将军被拘禁,到1947年间,父亲私下去探视3次。第一次是张学良1936年底护送蒋介石到南京,住(软禁)在南京鸡鸣寺宋子文公馆时。第二次是1938年,抗战已爆发,父亲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学良被拘禁在湘西沅陵一个寺庙里。父亲看他时,张学良托父亲代转一封信给蒋介石要求恢复自由。第三次是1947年10月30日,张学良被拘在台湾新竹井上一深山中。当时父亲是西北行辕主任,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是父亲当年的学生,父亲向他提出要见张学良的要求。彭孟缉很为难,不敢答应。父亲表示“一切由我负责”后,彭孟缉才勉强同意。
    而最后一次,张素我是随父母一道去见张学良的。在张素我1947年10月30日写的日记中这样描述道:张先生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多半的时间花在读书上,晚间则做笔记,因目力使用过度,现在目光较以前差得多了。他说除自己和赵四小姐之外,全家皆在美国,他的儿子已经添了孩子,所以他已做了祖父了。
    张素我说:“张学良一边说,一边让赵四小姐拿小孙女的照片给大家看。从他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他的个性非常豪爽,但也很任性。”在张素我的印象中,赵四小姐一看就知道是个贤淑而温柔的女子,“人也很直爽,可惜身体不大好,瘦得可怜”。赵四小姐穿着一件藏青呢的旗袍,“一双自己做的和衣料一样料子的鞋子”。张素我在日记中感叹说:“像她那样衣着合适而爱漂亮的人,这10年来居然能过这样俭朴的日子,也真难得。”赵四小姐告诉张素我等人,她年轻时候因为爱漂亮而拔去了几个牙齿以致口腔发炎,疼得没有办法,竟然将牙齿完全拔掉,镶上假牙。张素我在日记中说:她还拿出自己儿子的照片给大家看,“毕竟美国的营养好,这个大学生可比他妈妈胖很多”。
    “父亲和张先生畅谈时我不在场,赵四小姐带我和妈妈、弟媳钱妩上山去散步。”在上山过吊桥时,赵四小姐由于心脏病而心跳不止,但还是鼓足勇气走了过去。“这让她很是欣慰,之前她从来没敢走过去”。
    当天下午4点钟,张治中一行下山告辞,与张学良及赵四小姐握手。张素我感到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当张先生拉着父亲的手时,他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张素我后来从父母《三访张学良》的文章中获悉:张学良将军又托父亲向蒋介石、宋美龄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希望恢复他的人身自由,不一定要做事;二是不想与护卫(监视)他的刘副官(少将刘乙光)一家同住。父亲回南京后,立即向蒋介石作了报告,蒋介石不接话。父亲又找宋美龄,宋美龄觉得愧对张学良,帮忙解决了第二个要求。【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