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只有两个诉求,一是拖欠的三个月工资,二是补偿金,一分都不能少!”一个午后,耿莹和另外两名工友来到北京市昌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速裁庭咨询窗口申请立案。
北京市昌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速裁庭庭长李然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个后来成为涉及人数达34人、金额近百万的一场农民工工资集体争议案件。
三十岁出头的耿莹从农村老家来到北京一家连锁眼科医院做护士,虽然收入算不上多,但也足以支撑她在北京维持生计。直到三个月前,耿莹所在的眼科医院宣布关门。她连续三个月没拿到工资,更别提补偿金了。
耿莹决定和两个同事一起申请劳动仲裁,讨个说法。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唱宇正好是当时的值班律师。自2021年底,昌平区仲裁院成立以来,共有5名律师轮流在工作站值班,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文书起草、案件代理等服务。
唱宇判断,这起欠薪案件必须马上介入。耿莹等人被带到五楼的会议室,坚持要跟医院走“仲裁”程序,并要求医院立即支付应得的薪资。
昌平区总工会派驻的6名负责案外调解的工作人员闻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向耿莹普及了劳动法,又跟着唱宇一起认真了解耿莹三人的诉求。
“走劳动仲裁可以,但是时间会很长,最好先和医院调解,这样对你们双方都好!”这样的话,唱宇不知道已经说了多少次。
得到一定尽快给出调解结果的承诺之后,耿莹和同事回家等消息,而唱宇等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从安抚欠薪者,到联系用人单位,再到帮助双方达成调解意向,如果不成还有可能走向仲裁,每一步都是对调解人员的一次考验。一般情况下,如果联系用人单位不顺利,调解人员则需要通过执法队、社保局甚至公安系统介入。
所幸,医院负责人接听了唱宇的电话,并表示愿意配合速裁庭的后续调解工作。调解小组的工作人员立即来到医院,随即发现:欠薪人数不是3人,而是34人。
原来,耿莹所在的医院面临倒闭后,不少医生、护士、保洁甚至行政人员的工资都已经很久没有着落了。经过粗略估算,三个月的工资加上不同金额的赔偿金,欠薪数额达到近100万!
医院是否即将关闭?
每个人拖欠的工资基数是多少?
现在员工是否还在继续上班?
一一核实了这些情况之后,调解小组向市、区行政部门逐层上报情况,并约定几日后在当事人双方在区仲裁院开展第一次调解。
耿莹和其他33名同事在昌平区仲裁院的会议室里见到了医院方的负责人关悦。“不是我不想付钱!最近手头紧,没钱。”这是关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考虑到关悦确实有难处,在他保证一定尽快补齐拖欠的工资之后,唱宇决定先跟当事人聊聊金额问题。
用北京市昌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赵阳的话说:“部分劳动者在立案时情绪激动,可能提出超越法律限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公平、公正,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架天平”。
“按照您的工资标准,再加上对标工龄应支付的补偿金,让医院给您付清一万八千元,这样可以吗?”面对询问,郝晗思考后点了点头。
就这样,当事双方约定明天同一时间正式到仲裁院签订调解书。一夜之后,郝晗和几个同事“变了卦”。
由于郝晗和几名同事情况特殊,他们所涉及的金额与其他同事相比数目较大。郝晗告诉唱宇,自己无法接受医院给出的补偿标准。
最终,大部分劳动者与医院在庭前达成一致意见,并且签订了调解书。至于争议较大没调解成功的,由仲裁院在当天安排了开庭审理,并且在庭审结束后一周内发放了裁决书。整个案子在20天之内成功结案,这也是昌平区仲裁院速裁庭成立以来接办的涉案金额最大的集体案件,为34名劳动者拿回了近百万元的劳动工资。
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成立速裁庭,极大地提高了欠薪工作的办案效率。昌平区仲裁院速裁庭成立近3年来,处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2780起,支持农民工工资达2700余万元,平均办案周期为23天,比速裁庭成立前缩短了9天,调解率达77.26%,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之前总觉得仲裁就是打官司,得等好久才能有结果,没想到能处理得这么快。”耿莹对中工网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