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7|回复: 1

读书还应读“老书”

发表于 2023-12-30 20:36: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跃

读书重要,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反对这个观点,但对于读什么怎么读,每个人的做法并不相同。现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书出版,其质量却是良莠不齐,许多劣质的作品充斥其中,导致无良的阅读耗费读者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使读者无法真正触及阅读的内核。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盛行碎片化阅读,许多肤浅、低位、感性的阅读大行其道。福建省特级教师王木春因此建议多读“老书”,他有个观点“书还是老的好”。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观点虽然偏颇,但强调作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检验方能真正体现出优劣来,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书”不是指版本较早的书,更不是指存放时间较长、品相陈旧的书,而是指那些经过岁月浪潮千淘万漉下来的书。著名作家张炜在《看老书》一文中说,“老书其实也是当家的书,比如中国古典和外国古典、一些名著。我们还记得以前读它们时曾被怎样打动。那时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读老书上。这些书,不夸张地说,是时间留下的金块。”岁月不饶人,岁月也不会饶过那些质量低劣的书籍,其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毫不留情地淘汰。

《中华读书报》有一个“枕边书”栏目,以访谈的形式邀请作家、教授、画家、出版家等各界文化名人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创作感想,其中有一个经常保留的问题:“如果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会选哪三本?”被采访者的答案各不相同,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们选择的书目中以我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所占比重最大,如《道德经》《唐诗三百首》《史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庄子》《论语》《苏东坡集》等等,都是他们钟情的书籍。这些“老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魅力,相反它们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价值。

姜是老的辣,酒是老的醇。“老书”耐读,是读者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源泉。一本“老书”可能只有薄薄的几十页,却值得我们品读一生,且让人受益终身。有时,感到某句流行语很新颖、很隽永,可是在阅读“老书”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发现,原来前人早就说过了,后者不过是在嚼剩饭、拾人牙慧而已。

当然,提倡读“老书”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新书,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而且“老书”也曾是新书,没有新书哪来的“老书”。而是提倡在读书时,要更多地直奔“老书”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20:37:43 | 查看全部
“老书”也曾是新书,没有新书哪来的“老书”。而是提倡在读书时,要更多地直奔“老书”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