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2-30 22:04:25
|
查看全部
二
冬去春来,李清照缠绵于女孩的柔情中,寄情于她的词作里,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早晨,她醉意迷离,慵懒地躺在被衾里,忽然想起院子里她最喜爱的满树花儿,是否经得住昨晚的风吹雨打。“小翠,快去看看,院子里的那树海棠花有没有被雨打坏了?”
“知道了,小姐。”丫环小翠应声而来,卷起房中的门帘,快步向门外走去。“小姐,海棠花好着呢!”小翠高兴地回到李清照的床前回复她。
“小翠,你知道吗,这个时候海棠树应该是枝繁叶茂,而又花谢花飞的时候了。”李清照若有所思地说道,小翠茫然不解。
转眼已是初夏,和煦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这天的李清照心情明媚,一大早来到花园里的秋千上,翩然荡舞,身上那一袭轻如蝉翼的罗裙,如同一朵飘逸的云彩,在空中翻飞。她双手轻握着秋千的绳索,迎风而立,随着秋千的摇荡,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风情万种。正荡得兴浓,忽见小翠兴冲冲地跑过来:“小姐,小姐,你的喜事来了!”李清照一听,连忙地让秋千停了下来。
“什么喜事?”
“那个赵明诚公子提亲来了!”
李清照一脸惊诧,还来不及擦去头上的汗水,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花园里。“小姐,小生赵明诚有礼了!”赵明诚,这个日夜萦绕在她心头的人,正活脱脱地站在她面前。李清照曾无数次想象着他们再见的那一天,却不曾料到似今天这般狼狈:她赤着足,手里提着鞋子,头上的金钗也不知滑落在哪里,一头青丝如瀑布散落腰际,有点凌乱。她脸红耳赤,羞涩地急忙跑出花园,就在跨过花园门槛的刹那间,蓦然回首,夺过小翠手中的青梅,低头偷偷地对着呆若木鸡的赵明程嫣然一笑。
此时,正屋的厅堂里,时任礼部员外郎的父亲李格非,应允了吏部待郎赵挺之为儿子赵明诚前来提亲的请求。
在这年夏季的一个良辰吉日,才貌双全的李清照与风流倜傥的赵明诚喜结连理。洞房花烛夜,烛光摇曳,暖意融融,李清照端坐在铺满红绵的婚床上,而新郎却迟迟不进洞房歇息,自顾自地把玩今天友人赠送的金石拓片,百看不厌,竟冷落了一旁的美娇娘。李清照洗尽铅华,对镜梳妆,更换了一袭薄如蝉翼的罗裙,那光滑如玉的肌肤,妖嫩得如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在罗裙里若隐若现,她款款地走到赵明诚身边,含情脉脉地说:“夫君,今晚的月色多好,床上的竹席可凉爽呢!”赵明诚这才放下手中的拓片,凝视着新娘风情万种的仪态,如痴如醉。“对不起,娘子,这就给你陪礼了。”说完,拉着新娘的手,一起走进鸳鸯帐。这一年李清照十八岁,赵明诚二十八岁。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此后,他们过上了浓情蜜意的婚姻生活,常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究金石字画,并陆续收集了许多名人书画。李清照甚至还拿母亲留给自己的琉璃金丝镯给赵明诚换了他喜欢的拓片。有一次,他们在大相国寺淘宝的时候,看到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两人爱不释手。“好画,好画!”赵明诚看着手中的图画,高兴得忘乎所以,“这真是一幅难得的好画,它的笔触细腻、精准,将牡丹的花瓣、茎叶等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它的色彩清新淡雅,超凡脱俗;它的构图巧妙,又富有诗意,画面生动且有艺术感;它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传统的工笔画不同,它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李清照也直抒其见,评论着这幅画。
“这位商家,你的这幅《牡丹图》,怎么卖?”李清照忍不住问。
“二十万文钱。”卖画人不容置疑地答道。
李清照夫妻俩私下里盘算,他们身上的银两还相差甚远。“能不能少点?”李清照试探着问。“这位小娘子,这是一幅徐熙的真迹,是最低价了。”卖画人没有让价的意思,“如果不信,可以借给你们拿回家去欣赏两天,以辨真伪。”
“当真?”赵明诚喜不自胜地问。
“当真!”卖画人当即就将此画递于他。
于是,夫妇俩就将这幅画拿了回去。观赏了两天两夜后,由于实在凑不齐这么多银两,只好忍痛把画还给了人家。
赵明诚在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总是给予全力支持,每当丈夫对材料的出处有所疑虑时,她总能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很快说出材料的来源。由此夫妻俩还做起了游戏,看谁说得准,谁说得快,胜的一方,得先饮一杯茶,以示奖赏。家里总能听到李清照开怀畅饮的笑声,随着笑声,茶水更多地则是倾倒在了衣襟上。在那段日子里,虽然物质生活上不尽如人意,感情上,他们这样相互依恋,举案齐眉,乐在其中。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李清照的词作里,增添了更多女性娇憨与缠绵的元素。
一天清晨,一个卖花人挑着一担娇艳欲滴的鲜花,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边走边喊“卖花哟”。临镜梳妆的李清照听到叫卖声,便对小翠说:“小翠,快去喊住卖花人。”小翠飞奔出门,将卖花人带至院中。
“小娘子,我的花新鲜着呢!”卖花人殷勤备至地将花担挑到李清照面前,李清照亲手挑选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花朵,那花骨朵上分明还挂着一粒颤巍巍的露珠,娇艳得如同一张少女白里透红的脸庞,沾上了泪花,惹人怜爱。
正要往屋里走,突然,她想起丈夫要是看到这花儿,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容貌没有这花朵好看?不行,我不能买。转而一想,我就是要将这花朵戴在头上,与花比美。她快步走进屋里,娇柔地推搡着正在研究金石的赵明诚,问道:“夫君,你看,我与头上这朵花,哪个更美?”赵明诚抬头望了望李清照美若天仙的容貌,模糊地回答:“都美,都好看!”“不嘛,只许你说一个,哪个更好看?”
与此同时,一首词也孕育出来了:“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比不上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就这样,在爱情的滋养下,李清照文思如涌。一首首佳作应运而生。虽承继了婉约派的特点,但其生动细腻、形神俱兼的特点,自成一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