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妈妈成为英雄,壮举感动世人。前期我们的的媒体是功不可没的,正因为有了媒体及时报道,特别关注才使最美妈妈的英雄事迹在最短时间内让大众了解、接受、敬佩、学习,最美妈妈牵动着万人心。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办,笔者觉得对最美妈妈事迹应该强势渲染,但不易喧闹,不让最美妈妈流泪。
我们这个社会的需要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精神应该得到传播。渲染就是把最美妈妈——吴菊萍身上最美好最真实的东西介绍给大众,让大家觉得吴菊萍就是生活在我们实现中的活生生的人,她平时和普通人一样也没有当英雄的想法,但她又不同于普通人,在灾难发生的一瞬间,吴菊萍毫不犹豫跑上前伸出双手抢救孩子,她身上那种人性最美的最闪光点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渲染就是把从吴菊萍救人壮举中提炼出的精神让大众清楚学习。渲染就是把社会、企业对吴菊萍的表彰奖励关心爱护进行宣传,让大众看到英雄是多么受尊重的。渲染不仅是为英雄鼓而更要关注英雄因负伤而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工作,为解决他们困难而呼。总之,通过正面渲染英雄,让社会持久形成弘扬学习争做英雄的良好的氛围。
渲闹是猎奇,我们这个社会也常常把英雄当成噱头,借英雄宣传自己达到出名赢利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一些媒体、企业、社会人士,他们在英雄出现时纷纷报道,出钱出力,唯恐落后,将英雄人物无限过分地夸大,对英雄人物过分关注,看似热闹,实是虚假,一旦过一段时间后,便销声匿迹。没人再过问英雄,更没人关心英雄。伤痛的折磨,人情的冷落,使英雄的不禁黯然泪下。
对待最美妈妈——吴菊萍,我们需要的是渲染而不是喧闹。我们每个人应该反思学习,通过事看到吴菊萍身上的人性美并弘扬这种美,而不应仅仅是议论强调事的随机而否定英雄的行为。
荣誉奖励过后,最美妈妈——吴菊萍,她需要我们特别是周围人重新正确认识对待接纳她,她如今还躺在病床上,她的孩子也停止喂奶,往后的治疗、生活、工作如何?希望媒体特别是社会企业不要忘记她。
7月2日,在毫无预兆情况,危险发生了,一个二岁大的孩子从十楼的窗户坠落下来,31岁的吴菊萍看见没有半点犹豫紧跑伸出双手,孩子得救了,吴菊萍被砸倒了……
正是这不差毫秒勇敢果断的出手,吴菊萍获得了——最美妈妈的昵称。 事情发生后,除了赞誉,也有另外的杂音,“赶巧了,让她碰上了!” “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偶然的一次吗?”
偶然寓于必然之中。我们承认,吴菊萍伸手勇救小孩的事,不说别人就是吴菊萍自己再难遇到,这样的险情不可能天天发生,也不可人人能遇到。但这并不能说明吴菊萍救人事迹很平常,吴菊萍就不是英雄?吴菊萍能够在偶然中救人,看似偶然的,实际是必须的。生于农村八零后的吴菊萍,从小就就受到根植于中国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善良朴实的作人理念对她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她在上学时就把第一次拿到奖学金捐给学校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基金。她没有城市八零后自私功利教育和影响。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作为老公的妻子、孩子的妈妈、婆婆的媳妇,她是最好的,有照片上孩子、婆婆作证;作为员工,她在公司里业绩最优秀的;她之所以能够做的处处好,她肯定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吃苦在先的人,一个对品行优秀的人。由于坚持做好人善事的,日积月累她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伸出双手救起一个不相识的孩子。
灾难面前才能考量的人性最本质的一面。尽管吴菊萍事后很看淡这件事,但把勇救孩子善举仅仅用本能来说事,没有说到本质上。人的本能是安全上的需要,就是在发生危险时候想到的自已,而不是别人。我们的吴菊萍,在危险来临时,没有躲、看,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跑步伸出双手去迎接,她这一接,意义不同一般,她的精神已经升华,“最美妈妈”,万千人送给她的名字,也是最好最高的荣誉,胜过其他。
试想一个心胸狭小的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缺少责任心的人,一个本性没有提升的人能在关键时刻勇敢救人吗?
偶然寓于必然之中,偶然是必然的结果,世界上没有超越规律的偶然,探求挖掘吴菊萍成长道路及日常言行事迹,是为了大家更好认识、把握救人事件。学习吴菊萍,就是要求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具有高尚社会情操和做好人的思想境界;学习吴菊萍就是要做好身边小事,干好本职工作;学习吴菊菊萍,不是让每个人都去救人都做英雄,但每件必须认真负责做到最好。
我们宣传赞美最美妈妈,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在呼唤社会善良勇敢的力量。 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要大力渲染,弘扬其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如果我们不正面宣传,那么其它杂音就会跟进传播,那样,我们将愧对英雄。
英雄始于普通
——四评吴菊萍救人事件评论
今天才星期二,中企互动平台“企业事评”【本周话题】有必要将“最美妈妈”渲染成道德英雄吗?发在平台上的稿子达到14稿,不论上稿数还是稿子的质量都较好于以往, 这是平台之幸事,是老师们尊重平台、信任平台努力的结果。
本周话题之所以有这么老师发表讨论,也与本周话题的选题有关,“最美妈妈”,因其就生活在我们之中,又因期特别,一是女性,二是妈妈,加之围绕舍已救人这样的话题在近几年一直讨论不断,所以人人都可以发表主见,其他媒体已发了不少评论,我们平台的老师也争相发表高见,敞开言路,各抒已见,是大好事。
讨论有几天了,从发的14篇稿子来分析,有3篇反对,有3篇中立,其余均为正方。看来坚持赞同的观点占了57%,占了一大半。中立、反方的意见也是在肯定吴菊萍救人理应获得最美妈妈称号的同时,提了许多建议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认为,对待吴菊萍勇救孩童这样一件英雄事件,我们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主流思想,必须正面宣传,及时引导,达到让英雄的事迹感动人、鼓舞人。
就平台持中立和反对稿件中的几条观点,我一一开展讨论:
一是把如何防止孩子坠楼事故发生同吴菊萍勇救孩子一同讨论。认为防止孩子坠楼是主要问题,如果孩子不坠楼就不需要吴菊萍这样的英雄了,也没必要树立学习吴菊萍。这样的认识是本末倒置。英雄是我们民族的杰出代表,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辈出。我们呼唤英雄、我们需要英雄。这不是口号,是实现的需要。不要想像这世界会太平,孩子童坠楼问题不发生,其安突发灾难难道也不会发生了吗?地震、泥石流、火灾等等。没有英雄的出现,是最可怕的;缺少英雄,是民族的悲哀。
二是用“人的本能”解释英雄的壮举。说什么这是最平凡,是每个母亲都能做到的。这个观点还不少,但必须得到纠正,怎能这样说英雄道英雄呢?灾难、灾害、险情、事故常有发生,但英雄不常有。母亲爱孩子这不是英雄,而是本能、母亲舍去自己的生命,忘记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去救别人家的孩子,这才是英雄,这才是大写的妈妈,这才配“最美妈妈”的荣誉。吃饭是本能,寻找安全是本能、女人爱美是本能,但迎着灾难险情而上,也叫本能吗?英雄不是生下来就是英雄,平常生活里都是凡人,但在最为关键紧要时刻,冲锋上阵不论是死是活才叫英雄。英雄已经出现了,我们怎么还说是平凡呢?
三是吴菊萍和家人对待事件的淡定的态度和低调的言行,正是英雄就有的品质。但我们决不能也这样认识,这样认识只能说明我们是肤浅平庸。有人说了,这事没必要渲染,吴菊萍自己都说了,自己不是英雄,你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认为是英雄,坚持认为是了不起的大事。问题在哪个英雄躺在病床,对大众媒体说,“我救人了不起,我是英雄!,你们都来看望我吧!”。正因为吴菊萍和家人保持低调,不愿意给大家添麻烦,不愿意接受那么多荣誉和奖励。自己还身负重伤,关心的是被救孩子的安危。我们越更应该关心她、爱护她、授于荣誉、奖励钱物。宣传她,赞扬她。安抚英雄、张扬正气,这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难道,我们不理不问,不奖不赞就对得起吴菊萍和家人吗?
综合上述,我认为:
伟大寓于平凡,英雄始于普通。吴菊萍伸手一接,完成了普通到伟大的升华,从平凡到英雄的华丽转身。有一句话说的好:“英雄原本没有贴标签,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人皆可以为尧舜,亦可以成英雄。翻开英雄的图谱,追寻英雄成长的足迹,可以发现,英雄的壮举无论多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无不始于平凡,成于非凡;也无不孕育在平时,迸发于一时,这是量变积累后引发的质变。吴菊萍工作上追求卓越,生活中追求纯真,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对本职岗位的挚爱、对家人的的珍爱。她的事迹,像西湖美景,像天上日月。吴菊萍构成的道德英雄,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是可追可寻、可信可学。
一位革命老人曾指出:“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只要处处向英雄看齐,即使没有机会复制英雄的壮举,但每个人都可以传递英雄火炬,传承英雄基因,让英雄成为时代的主流,让赞美英雄成为主旋律。
无论怎样看待“最美妈妈”——吴菊萍救人事迹,最根本的是吴菊萍的事迹感动了我们。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用这种感动的力量来提升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境界,树立高尚品德意识,身体力行地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摒弃唯钱唯权冷漠自私不良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将吴菊萍的爱心和善举传递下去,这才是“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愿望,也是我们对她最好的回报。她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这个社会树立起一个道德丰碑,她是一位真正可敬可爱可学可比的道德英雄,让我们把最美赞歌献给“最美妈妈”——吴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