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回复: 0

千岁古堰 风采依旧

发表于 2024-1-8 11:05: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线讲述】
  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
千岁古堰 风采依旧
讲述人:湖北省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 方勇生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多为山丘地貌,坐落于此的白霓古堰最早建于五代后唐时期(约公元931年),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堰相距约1千米。古堰饱含着古人的治水智慧,是南鄂大地上一颗水利明珠。
  古堰沿用至今,首先得益于科学的选址和高超的砌筑工艺。古堰选址在坚硬且完整的石灰岩上,良好的地质条件让古堰历经岁月淘洗依然站得稳。堰后大片裸露的岩石具有消能防冲作用。堰体结构为条石砌筑辅以灰土混糯米稠浆作胶凝材料,砌筑非常严密,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同样达到了非常好的固结和防渗效果。
  仔细观察,可发现古堰左右两侧的堰顶高程不一致,右侧比左侧要约低30厘米,而主河槽在右侧。这样的布置便于汛期洪水裹挟泥沙从右侧主河槽下泄。左边的水流就较为平稳清澈,这也是古人把古堰取水口设置在左侧的高明之处,解决了取水、冲砂的问题。
  同时,堰体底部有一个排沙孔,是一人多高的矩形洞口,洞口里面还有一道闸门。根据资料记载,这个排沙孔春闭秋开,春天农民用稻草、木板等材料将底孔堵塞蓄水灌溉,秋收之后将底孔疏通放水,并进行堰体检修及堰前清淤。排沙孔的设计和使用优点是保证堰内形成深水河槽,在枯水季节能放空底水,便于清淤维修加固,兼顾排沙作用。作为典型的山丘区拦河筑堰工程,这种在堰体上设有底孔的形式在我国系首次发现。
  自古以来,白霓古堰就有着完善的管理和岁修制度,设有专管人员,明确规定了泄水孔的开闭时间,为堰体及渠道的维修检测提供保障。近年来,为了更好守护白霓古堰,崇阳县还成立了管理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河库长和堰长,对古堰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为了充分挖掘和培育白霓古堰文化品牌,县里还打造了古堰展览馆,宣传展示灌溉工程遗产历史文化、水利科技、效益价值,并依托古堰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例如,石枧堰渠首所在的白霓镇油市村打造了小自然田园综合体,远陂堰渠首所在的白霓镇洪泉村打造了远陂堰旅游区。
  已过古稀之年的村民卢维楚老人告诉我,打他记事起,古堰就是村里娃娃们玩乐的场所。村里的老伙计们一有空,就要到古堰边走走看看。对当地人来说,古堰不仅调节着人与水的关系,更维系着人与人的情感。
  得益于古堰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早在2008年,当地居民老蔡就在古堰边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这么多年,老蔡见证了古堰从默默无闻到人气爆棚,更和村里人自觉担负起守护生态的职责。
  千年古堰就像是一位千岁老人,沉默不语,却守护着百姓幸福。目前,古堰可灌溉面积约3.5万亩,保障着白霓全镇近3万人的生活用水。接下来,我们要加强对古堰的保护性开发,将古堰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堰、旅游堰、文化堰,让它在岁月长河中风采依旧。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苏雁、王建宏、张锐、常河、丁一鸣、李建斌、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芮舒晨、敖琼)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8日 07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