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回复: 0

整治生活服务类平台乱象不能停

发表于 2024-1-11 14:37: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整治生活服务类平台乱象不能停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一大批生活服务类平台的崛起,极大方便了公众的生活。但此类平台及其相关账号的高浏览量、高关注度和不可替代性,也让一些人动了歪心思。近日,网信部门开展“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对聊天交友、网络购物等20类生活服务平台进行多轮排查,清理违法不良信息790万余条,处置账号170万余个,引发广泛关注。

如果你是一名“老网民”,想必一定经历过如下的尴尬场景:打开搜索引擎刚输入人名地名,就跳出一些不堪入目的联想词;正常浏览网页,却被隐形的链接“送”去了境外赌场;还有那些隐藏在APP角落或是评论区的小广告,不断蛊惑你“刷单日结赚大钱”……对于有一定“免疫力”的成年人而言,大多也不过是“污了眼睛脏了手”,关掉接着用就好了。然而网友们更怕自家孩子在使用网络时传染上这些“牛皮癣”,被低俗信息、赌博营销洗脑缠身,面临的风险不可低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网信办还集中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涉及地图导航、电商平台、团购点评、同城生活、实用工具等多个门类领域,违规问题多见于搜索推荐环节。这不难理解,毕竟生活服务类平台一头连着商家,一头连着消费者,理应承担起信息筛选过滤的责任,营造良好的内容生态。然而部分网站平台不仅在明面上缺乏维护管理,暗地里甚至搞起了付费排序、价高者得,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搜索引擎究竟该为谁服务?平台又是站在哪一边的?若平台倚仗市场优势地位肆意“夹带私货”,操纵引流推流机制并借机牟利,又何尝不是在“薅使用者的羊毛”?实则是将隐性成本转嫁给了广大用户。

整治生活服务平台和账号是一个关联的环节、立体的过程,其中既存在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涉及许多新内容、新现象。有网友反映,近两年在评论区和店铺信息中读到的“互联网黑话”变多了,有人使用错别字、生僻字、打空格、加特殊符号来规避审查。这也敦促专项行动要向纵深发展,精准识别打击。近年来,自媒体乱象丛生,刷赞水军、虚假推流、擦边低俗、网络戾气频现,与生活服务平台蕴含的巨大消费力所结合,为“毒瘤”输血供氧。清理一批违规账号和内容,督促指导网站平台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方可剪除违规信息的病根。

现实生活中,公告栏里、电线杆上、共享单车表面的各类低俗小广告,恰似“牛皮癣”令人痛恨,常常成为环卫清理的重点工作。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整治与公众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服务平台,道理和逻辑也类似。完善举报、审核和惩戒机制,这场“大扫除”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需要更广泛的参与。(默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