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高额彩礼也无法为幸福婚姻兜底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同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也正式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彩礼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判定婚约关系存在的重要物证。娶亲纳征时男方赠与女方的钱物之所以被称为彩礼,就是因为这些钱物被赋予了情感价值,寄托着男女双方对幸福美满婚姻生活的期待与憧憬,同时也是对男女双方履行婚约的见证与约束。因此,即便是在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赠与彩礼依然是很多新人步入婚姻殿堂前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不仅关于彩礼的话题经常被提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不时冲上热搜,而且彩礼纠纷的案件也逐年增多,在这次发布会上,就公布了《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并且明确了案件的裁判结果和判决依据。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彩礼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婚姻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从某种角度说,彩礼属于婚姻的信物,在性质上是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在这个崇尚契约精神的社会,男方赠与女方的彩礼如果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与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吻合,也的确会为婚姻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维持幸福稳定的婚姻关系,基础是情感。如果男女双方缺乏在深入了解基础上建立的深厚情感,仅仅是因为高额彩礼的“粘合作用”而走到了一起,这种婚姻显然缺乏牢固的根基。
高额彩礼之所以在一些地区大行其道,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女方家长存在攀比心理,认为如果男方给付彩礼过于“寒酸”,不仅自己没面子遭人看不起,也会让自己闺女“掉价”;另一方面不少女方家长错误地认为,高额彩礼可以为婚姻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婚姻毕竟不是一桩买卖,高额彩礼更容易引发两个家庭之间的对立、矛盾和冲突,给婚姻幸福埋下隐患,不用说为幸福婚姻兜底了。
给付彩礼的行为,虽然在法律上不提倡也不禁止,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片面追求高额彩礼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不仅不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影响了家庭的和谐稳定。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开展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向高额彩礼说“不”的文明新风。(刘根生) |
|